撰文:朱震 

共享經濟(The Sharing Economy)現象令「共享」成為全球熱門關鍵詞,除了發展出各種共享服務平台,亦有聲音要求企業要與社會共享經濟成果。近年有企業實踐由美國學者提出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CSV)理念,從產品、市場及供應鏈入手,開創共享價值經營模式,使商業價值與社會效益能夠共存。

本地商界亦有先驅者積極回應此項趨勢。在接下來的5個篇章,將展示這些企業如何循序漸進導入CSV理念,革新企業的價值。

如何區分CSR與CSV?

企業營商的首要目標當然是為股東帶來回報, 為公司賺取利潤、擴大盈利。但在過去十多年間,公眾對企業形象的關注不斷提升, 愈來愈多企業領袖意識到企業不應該只着重自身的利益, 因它們亦是社會中的一員,對促進社會發展起關鍵作用。企業除了着重經營業務外,亦同時貢獻社會,例如扶助弱勢、為解決環境污染等社會問題出力。於是,愈來愈多商業機構以慈善捐助或參與義務工作、社區伙伴展開跨界合作等方式,實踐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繼CSR後,一個嶄新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簡稱CSV)概念於近年逐漸盛行,其概念是企業能發掘新商機提升其盈利能力,又有助解決社會問題。CSV於2011年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Michael Porter 和 Mark Kramer 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發表提倡企業採用兼具商業和社會利益的經營模式,而不是賺錢之後才着手實踐社會責任。

獲利與回饋 同步發展

有人認為,CSV是「企業社會責任(CSR)」的升級版,因為它一方面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幫助解決社會問題。具體來說,企業可於營商過程中結合社會關懷與環境保護等元素,創造出某種能對社會問題帶來正面的營運模式。因此,提倡CSV的理念,就是要讓企業有更寬廣的思考空間,想出新點子來經營業務。

CSV提出至今,在香港社會仍是嶄新概念,至於如何在企業內創建CSV價值,甚至打算重新審視經營策略,在之後的篇章中,就提出了多個本地及海外的 CSV實踐例子,值得借鏡。

(系列1/5)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