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政府2023年的人力資源推算,至2028年,本港將面臨高達18萬人的勞動力短缺。然而,在這個挑戰背後,卻隱藏着巨大的潛力。家庭主婦、活躍長者、少數族裔、神經多樣性人士等群體,雖然常被定義為「經濟非活躍人士」,但他們當中不少人擁有未被充分利用的才能,並渴望參與勞動市場。如何通過跨界合作與創新策略,發掘這些多元人才,並創造幸福職場,已成為現今企業與社會必須共同面對的議題。

締造多元共融職場  釋放人力資源潛能

在現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建立多元共融企業文化是提升競爭力的關鍵之一。滙豐(HSBC)積極推動多元共融企業文化,透過創新招聘策略與員工福利,成功發掘未被充分利用的人力資源,締造包容性職場。近年,他們聘請有特殊教育需求(SEN)人士,並在社交媒體及招聘活動分享多元背景員工的職涯故事,展示具包容性的職場如何有效提升員工的積極性和團隊的創新力。為滙聚多元人才,滙豐與大學及社福機構合作,積極接觸不同界別的求職者如SEN、ADHD等人士。同時提供針對性的在職培訓,調整工作流程,如彈性工作安排,全方位協助不同背景員工順利融入職場。此外,他們更於辨公室設置可升降的工作檯、Focus Rooms(焦點會議室)等設施,幫助SEN或ADHD員工保持專注,從而提高工作效率。

在克服文化與溝通挑戰方面,他們特別設立8個員工資源小組,又提供24小時免費專業心理輔導服務,確保不同背景員工及其家人得到合適的支援。滙豐表示,未來將持續優化招聘策略,主動聯繫潛在人才,並計劃推出更多創新招聘活動,進一步釋放多元人才潛力。

滙豐會定期舉辦不同的活動為同事及其家人提供ADHD或SEN有關的支援。

退而不休 展現銀髮潛力

面對勞動力短缺,企業若能重新設計工作崗位或提升潛在勞動力的技能,便可將未被充分利用的人力資源轉化為職場新動力。以康業服務有限公司為例,他們不但積極推動長者就業,更推出靈活退休政策及提供適切培訓,將他們累積的經驗、知識及技能轉化為公司競爭優勢。康業通過多種渠道招聘失業、待業或中年轉移職場的長者,包括參與僱員再培訓局的「培訓就業一條龍計劃」、「後50˙實習生計劃」等,同時將前線員工的退休年齡延長至70歲,並提供全職或兼職選擇,讓長者員工能根據個人需求靈活安排工作。此外,他們更重新聘用已退休員工,以合約形式擔任顧問、培訓導師或課程審核員等,將他們的專業知識與經驗傳承給年輕員工。目前,長者員工佔公司員工數目有一個很大的比例,為公司人力資源的重要支柱。

康業自2010年起率先獲得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認可,成為首間獲得開辦資歷架構認可第一至三級課程資格的物業管理公司,同年更成為各行業首間公司的內部培訓課程獲取「資歷架構之能力為本課程」的認可資格。當中的「師傅教徒弟計劃」,旨在培養資深員工成為導師,協助新入職員工快速融入公司文化與日常運作。為確保成效,更委任已退休員工擔任培訓導師及審核員,傳承知識及經驗,並定期評估新員工表現和提供改善建議。這不但能提升工作效率,亦能讓退休員工繼續作出貢獻。康業憑藉這些措施於2022年榮獲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的「齡活就業大獎」,證明企業通過彈性崗位設計與系統化培訓,不單能激活銀髮族的潛力,還能促進跨代合作,創造和諧共融的職場環境。

康業於2022年榮獲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的「齡活就業大獎」。

聯繫學校 發掘青年音樂人才

在傳統行業之外,小企業同樣能通過跨界合作,發掘年輕一代的多元才能,並為新興產業注入活力。著名音樂製作人趙增熹創辦的「大台主」音樂先導計劃,通過連結學校與音樂產業,為有志於音樂創作的青年提供實踐平台,開啟他們的職業道路。

「大台主」計劃自2016年啟動以來,已走訪超過100間中學及大專院校,為逾8,000名學生提供免費講座與表演機會。計劃不限於學生,更歡迎任何對音樂創作充滿熱誠的人士參與。

趙增熹親自指導超過60名參加者,深入參與他們的音樂製作過程,從創作到後期製作,協助解決技術與創意上的難題。至今,已有十多位學員在趙增熹的指導下成功製作並於線上平台發布原創歌曲,部分更與第十六製作有限公司合作,獲得專業推廣與演出機會。

該計劃的獨特之處在於其跨界視野。趙增熹發現,不少年輕人甚至全職工作者對音樂創作有濃厚興趣,因此將計劃擴展至更廣泛的群體,旨在為香港音樂產業培育新血。參加者不受年齡限制,只需提交作品至指定電郵即可申請加入。這種開放性不但打破傳統教育與職場的界限,也為小企業如何與教育機構合作提供啟示——通過提供實踐機會與專業指導,年輕人才得以將興趣轉化為事業,同時為行業帶來創新。小企業若能善用跨界資源,便可在人才發掘與產業發展間實現雙贏,創造更具活力的職場生態。

與年輕團隊共融 提升職場幸福感

對於以年輕員工為主的機構,如何調整策略以增強團隊凝聚力與幸福感,是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凝動香港體育基金(InspiringHK Sports Foundation)作為一家成立於2012年的本地慈善機構,以「以體育造就青年」為願景,通過專業培訓與公眾教育活動,推動社會流動、性別平等與健康生活。其管理團隊在與年輕員工合作中,展現了靈活的領導方式與共融文化。

IHKSports的核心團隊以年輕人為主,他們負責設計及推行多元化的體育項目,例如街舞、劍擊與長跑課程,服務對象包括基層青年與特殊教育需求(SEN)學生。管理團隊通過開放式溝通與賦權策略,讓年輕員工參與決策,發揮創意。例如,其中的「激發!凝動街舞」項目,讓學員在節奏中重拾自信,年輕員工在其中不但是執行者,更是活動設計的重要參與者。這種信任與尊重激發了團隊的積極性,也提升了工作滿足感。

此外,IHKSports注重員工的個人成長與職場幸福感。機構定期舉辦內部培訓與團隊活動,鼓勵年輕員工探索自身潛能,並提供彈性工作安排以平衡生活與事業。這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方式,讓年輕團隊感受到被重視,進而與管理團隊「打成一片」,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

IHKSports 定期舉辦內部培訓與團隊活動,鼓勵年輕員工探索自身潛能,並提供彈性工作安排以平衡生活與事業。

跨界合作開創多元未來

無論是滙豐銀行致力於釋放多元人才潛能、康業服務有限公司激活長者潛力、「大台主」計劃培育青年音樂人才,還是InspiringHK與年輕團隊共創幸福職場,這些例子均展現了跨界合作在發掘多元才能與提升職場幸福感上的潛力。面對未來勞動力的挑戰,香港的企業與機構若能跳出傳統框架,通過技能提升、崗位創新與文化共融,將經濟非活躍人士與年輕一代轉化為職場新力量,必能為社會與經濟帶來永續發展的新契機。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