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宇銀、姚蔚真

在全球文創氛圍升温的背景下,回到香港。本港政府早於2009年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六大優勢產業,近年來亦大力推廣,民間亦不乏有心人深耕,究竟本港文創政策實際成效為何﹖我們又如何塑造屬於香港的文創思維和價值?

1999年,藝術發展局提出「創意產業」的概念;2002年,貿易發展局發表第一份有關香港創意產業的報告,估計當時產業的產出約佔本地GDP 2%;2003年,政府界定了11個創意產業行業,並估算在2001年至2002年度產業的產出佔GDP近4%;2005年,政府將「創意產業」改稱為「文化及創意產業」,定義「香港文化及創意產業」的11個組別;2009年,政府提出「香港六項優勢產業」,指出「文化及創意產業」為其中之一。

香港恒生大學(下稱恆大)創意產業課程總監許焯權指,90年代尾至2000年初期,政府曾雄心勃勃推動產業發展;但其後,少有具體措施。在2009年成立的創意香港辦公室,是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其下一個專責辦公室,「但11個文創意產業組別中只有8個組別成為可資助範疇,文創產業不只跟商務、經濟有關,現時文化相關事宜由民政事務局負責,但它始終不是一個官方文化局,因此本港的文創產業可說是『無人管』。」

雖然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政府再次注資推動創意產業發展,其中「創意智優計劃」將增10億元,設計業尤受重視;多年來的注資和政策推廣,無可否認亦「留下」了不少成果,如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等大型文化設施。然而,放眼台灣、內地和歐美國家,都有獨門獨院的文化部、文化局,特別是鄰近的台灣,於2002年起全面推動文創產業,亦有作為統籌文化政策的文化部護航,硬件和人才培訓均未缺失。至於香港,許焯權認為欠缺推動產業發展的部門,所謂的文藝政策零散分布在不同部門之間,欠缺長遠規劃和前瞻性政策支持。

結合民間及商界力量

文創產業要發展,需要政策的支持推動。不過,靠民間和商界的力量,又可否發展完整的產業鏈﹖「香港很自由,香港人遇到幾多製肘都總能找到方法,就如70年代即使缺乏政府支持,仍成就了電影業的黃金時代。」許焯權認為,香港人勝在夠靈活,整個產業發展是有機的,能無孔不入。據政府早前發表有關文創產業的數據,顯示文化及創意產業價值近年穩定增加,2017年文創產業增加值約1,118億港元,對G D P的貢獻為4 . 4%,就業人數由2007年的180,620人增加至2017年的213,400人,平均每年升幅為1.7%。雖然相較其他城市而言,香港相關產業發展仍然落後,所幸一直有上升趨勢。

消費者勢加快市場轉變

「香港已踏入經濟成熟期,新世代追求超越物質、超越名利權,更想投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在工作中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恒大校長何順文認為,文創產業商機由消費者的喜好帶動,再加上新世代年輕人擁有多元生活,對生活有更多想像,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單一生活方式,希望以自己的創意實現自我價值、創造經濟價值。因此,整個社會多了很多Freelance(自由工作者)和Slash(斜號青年)。他續指,恒大於2017年推出的「文創產業課程」,幾年以來均收生不俗,反映出年輕人的喜好,又能配合社會最新發展需求。

恒大文創產業課程為香港首創,概念由何順文提出,因他認為文創產業課程正正符合發展大勢,而且高等教育在發展文創產業上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人才培訓方面。「香港人低估了文創產業的發展潛力,極缺乏大型文創機構管理者。學生畢業後可開拓自己的事業 ,也可以在一些大機構從事文創工作,還可以成為政策制定者。」

完善商業系統 成就新商機

無可置疑,文創意經濟時代的到來正在改變世界,每個人都可以是一個「創意者」,只要發揮得當,這些創意就會體現出巨大價值。那麼,香港的優勢又在哪兒?如何實現效益最大化?許焯權認為,完善的商業系統就是香港最大優勢。「文創產業要發展有賴文化、科技和商業3個重要元素,而兩岸三地恰恰各佔一個強項。內地擁有頂尖科技,台灣對自身的文化極為重視,香港則是亞洲地區的商業樞紐。香港的文創從業者可以利用成功的商業模式去發掘文化內涵,再引入其他地方的科技,激發出新的生命力。」


何順文則認為,其實香港擁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地區文化特色,只是有待發揮。

何順文則認為,其實香港擁有豐富的人文底蘊和獨特的地區文化特色,若能加以發掘,定潛力無限。他續指,國家文化部在去年推出《十三‧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全面提升文化產業發展的品質和效益,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等目標,在香港邁向高增值和多元化經濟體的過程中,與內地的交流合作將成為發展趨勢。在全球化格局下,粵港澳大灣區可利用文化創意產業,提高競爭力。

文創發展遠超經濟價值

社會趨於向美好發展,就不可只講經濟、指標、排名、競爭力,還應着重內涵與修養,提升整個社會的人文質素,發揮人文精神。

何順文認為,若缺乏人文知識,創意難生。人文知識可提升人文質素和視野,推動產業發展,這股人文力量更可穿越壁壘,改變社會,並轉化為對人類命運的終極關懷。「在硬件、軟件外,更重要的是「心件」(heartware)。產品服務要創新,內含文化價值、具有人文關懷,才可改變顧客群、改變行業、改變整個行業生態,甚至推動產業發展。」

文創產業可以產生經濟價值,它實際上又遠超經濟層面。如何用人文價值打動市場,塑造屬於香港的文創價值,真正將文創思維帶入日常生活,也許是整個社會在推動文創產業發展時應深入思考的議題。

(系列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