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x經濟系列】以Heartware塑造香港文創價值
Sustainability Times
特別強調關注弱勢群體的權利和機會,促進包容性和減少歧視,適用於香港這座多元文化城市的細項目標包括:
科技的進步,尤其是人工智能(AI)、大數據和互動系統的發展,不僅能彌補傳統方法的不足,還能創造新的機會,讓弱勢群體更平等地參與文化、藝術和教育活動。其中,CanTone的CanTone App及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的「觸感–聽覺互動系統」通過科技促進語言共學和藝術無障礙的突破,分別幫助少數族裔、非華語人士、視障人士平等參與社會。
藉AI學習廣東話
根據2021年香港人口普查數據,香港約有619,568名非華裔人士,佔總人口的8.4%,其中少數族裔人口約為263,000人,約佔總人口的3.8%。當前少數族裔面對多重生活挑戰,其中之一是廣東話方面的語言障礙,直接影響他們獲取醫療服務、學業表現、就業和社會參與的機會。
為幫助少數族裔學習廣東話,解決語言障礙下的學習和融入問題,實現SDG10中減少不平等的目標,CanTone透過AI技術開發CanTone App,提供互動式、個性化的廣東話學習體驗。CanTone創辦人Janice Lam分享:「我們現時已與全港超過30間服務少數族裔的NGO及學校,例如HOME Centre、HOPECentre、善導會等,合辦多項非華語中文學習活動。最初也擔心少數族裔的朋友會害羞而不願嘗試,但他們在CanTone App通過遊戲化和情境學習增強了對語言的興趣和掌握能力,甚至主動要求繼續練習,更向我自信地展示他們在家使用App的成果,這種積極轉變正是CanTone希望達到的改變,讓他們學習廣東話變得輕鬆愉快。」
CanTone App的創新還包括AI發音辨識、即時反饋和「CanTone AI 陪我講」功能,模擬日常對話場景(如買菜、問路),幫助使用者克服不同語境和信心不足的問題。Janice強調他們高度重視社工、少數族裔家長及使用者的意見,力求開發出真正符合需求的工具,因此他們經常深入社區舉辦活動,收集反饋,更推出了少數族裔共融大使培訓課程和實習計劃,培養青年成為社區共融的橋樑。未來CanTone計劃擴大與學校合作,推廣非華語中文學習活動,並開發針對成人的職場廣東話課程,確保學員能在零售業、服務業等職場應用所學。
感受藝術無邊界
文化及藝術交流向來被視為間接的溝通媒介之一。Beyond Vision International Limited(BVI)以視障人士的無障礙文化藝術體驗為核心,研發「觸感–聽覺互動系統」(TAIS),旨在通過觸摸和聆聽,提供無障礙服務諮詢及解決方案,讓視障人士和健視人士都能平等地體驗文化藝術。這一系統打破了傳統藝術展覽對視覺的依賴及限制,適用於博物館、藝術和文化古蹟機構以及其他組織等。
TAIS結合了觸感圖像與口述影像,使用戶能夠在觸摸展品的同時,聆聽相關的視覺細節描述,BVI過往曾與香港藝術館合作,共同籌劃「感.觸:多感官藝術計劃」,為視障及低視力人士提供一系列館內及館外的藝術通達服務,讓他們以全新方式探索並融入藝術世界。其中包括為特定展覽製作結合了點字、觸感圖、文字說明及口述影像的觸感導賞圖,另外在香港藝術館五樓設置多感官體驗區,展示了以TAIS呈現的香港維多利亞港的經典景觀,更為小學提供一系列多感官工作坊,拓展了各界對藝術欣賞方式的認知。
BVI的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陳明強博士形容:「當視障人士觸摸TAIS面板時,系統會通過聲音描述視覺細節,並解釋觸感圖上所呈現的內容、使其與聽到的描述相對應,讓視障人士通過觸摸和聲音的同步來『看到』和體驗藝術,幫助他們建立更清晰的心理圖像。這一過程既增強了視障人士對藝術的理解,也讓健視人士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藝術的多元性,讓每個人都能獲得平等參與文化的機會,尤其我們相信文化藝術應該屬於每個人,不論年齡、性別、種族或身體狀況。」
BVI亦與其他博物館及機構緊密合作,遵循「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為他們的具體需求調整TAIS,設計出專屬的觸感導賞圖冊、觸感圖以及口述影像等,以提升觀眾的體驗。BVI的項目及傳訊總監黎雪兒補充:「我們在開發過程中持續與視障人士及其他服務使用者進行測試,並收集他們的見解和反饋,以確保TAIS能夠隨着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變化而不斷演進,讓大眾能以多感官視角欣賞這個視覺豐富的世界。」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