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姚蔚真、周宇銀

2013年,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於8大工業國組織(G8)社會創效投資論壇上,宣布成立社會創效投資專責小組(The Social Impact Investment Taskforce),期望推動創效投資市場發展,參與的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歐盟、日本和美國。「創效投資」(Impact Investing)隨即成為一個流行的新名詞,這個對解決全球各地的環境、社會問題,並達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試圖以另一構想,為我們帶來新的曙光。

傳統觀念上,投資通常是賺錢獲利的手段,而社會及環境問題大多是透過慈善機構或非牟利組織解決,隨着千禧世代對於社會及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日益重視,既可為社會及環境創造正面效益,同時又可以賺取金錢回報的投資方式——創效投資亦應運而生。

站在賺錢與慈善之間

根據創效投資管理公司Sonen Capital的定義,投資種類可以一個光譜來說明,兩邊的極端分別是純粹以尋求財務回報為目標的傳統投資,以及不理會財務回報,只追求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的慈善項目,而創效投資正是處於兩個極端之間,既為社會及環境帶來正面影響為目標,同時亦注重該項目能否賺取財務回報。

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影響力投資主管James Gifford表示,科技在創效投資發展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創效投資是投資的一個分支,它能解決人們願意付錢去解決的問題,而創效投資與科技總是密不可分,因為若要吸引投資者,這些項目需要具有發展潛力,而科技正正可以創造前所未有的新機會。」James坦言,企業家精神是創效投資的核心,缺乏企業家,創效投資項目將難以萌芽發展。

「創效投資本質上具創新及開拓性,例如它們可創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市場,為低收入家庭給予產品及服務。」前Social Finance Limited國際拓展總監Diane Mak直言,現時環球面對的挑戰,如青年失業、氣候變化、人道危機等,或能透過創效投資,讓各地人士更易獲得高品質教育、健康及財務服務以應對挑戰。

貢獻社會就不能賺錢?

以創新思維和科技解決環境或社會問題,同時具備盈利能力的初創公司,是創效投資者主要瞄準的投資項目。然而,不少人或會有這樣的疑惑:項目若要解決社會、環境問題,或多或少要犧牲盈利,回報又怎能勝於以獲利為本的投資項目呢?它們的吸引力究竟何在?

爽資本紮根香港,是致力投資於可為世界帶來快樂的初創公司的資本公司,其行政總裁吳家興,最初也以為獲利為本的初創公司較具盈利能力,後來他卻發現有使命感的初創公司,才更有希望:「千禧世代較有理想、能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的公司,年輕的消費者會傾向去光顧,例如是愛護環境和社區的品牌,長遠而言,這些公司反而可以賺到更多。」吳家興表示,爽資本投資的各個初創項目,包括利用植物替代肉生產肉類產品、減少對環境損害亦令人更健康的Beyond Meat、可讓年輕人探索不同地方的香港旅遊體驗預訂平台Klook等,都能為世界帶來正面影響,亦深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

Diane直言,現時已有多項證據證明創效投資具備滿足一般投資回報的能力,長遠更有勝過一般投資回報的潛力。「如果企業重視業務對於世界的影響,往往能夠減低損害環境而引致的風險。此外,企業的價值與品牌聲譽等無形資產總是密不可分,企業的長遠回報更與其社會及環境表現掛勾。」

歐美成創效投資基地

創效投資足跡遍布全球,而當中歐美的創效投資市場發展最為成熟,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國商學院客席副教授黃元山引用Global SustainableInvestment Alliance 2016年的調查報告,發現美國及歐洲的創效投資項目資產值佔全球最大份額,分別佔49.8%及43.2%,他表示,英國在創效投資方面是其中一個具備最多經驗的國家。「在英國,社會投資市場正在擴展,透過股本投資或貸款,為社會企業提供資金,當地亦引入了社會效益債券,並設有鼓勵社會創業家及社會創新發展的機構,如學校、研究中心等,為這些創業家提供資源、訓練及指導,建立社會創新的能力。」

除了英國,創業文化舉世聞名的以色列,亦是孕育這些創效投資項目的沃土,吳家興指出,當地有很多抱有理想的熱心創業家,這都源於以色列的一個傳統智慧:Heal the world(治癒世界)。「以色列人都很有使命感,很多初創公司都以改變世界、讓人們生活更美好為目標,作為投資者,我們較容易在以色列找到能帶給人快樂的初創公司。」吳家興續表示,歐洲同樣有很多抱有信念的科技人才,「但相反地,美國的初創人才較為市儈,因此歐洲更能吸引矽谷的創效投資者。」

下一篇將談談香港的創效投資發展情況。

資料來源:瑞銀、黃元山、Global Sustainable Investment Alliance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