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周宇銀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半年,令全球社會與經濟發展承受重大衝擊,考驗着全人類的應變力。雖然這場災難對許多企業而言攸關存亡,但企業若能從中檢討和思考,嘗試掌握未來的發展趨勢並作好部署,也許是蛻變的契機,得以快速成長。

發展綠色經濟

在危急存亡之際,資源固然要優先投入在醫療與公共生層面,但當疫情開始紓緩,在振興大幅衰退的疲弱經濟之外,重新建構一個公正、友善且可持續的新經濟環境,也是各國政府與企業須深思的重要課題。

疫情令碳排放量減少,地球獲得前所未有的喘息機會,我們從而看到一片澄明的藍天,但在經濟復甦後,「報復式碳排」可能會破壞低碳能源轉型的進程。事實上,近年愈來愈多企業組織以具體行動減少碳排放,而疫情期間迅速普及的各種「新常態」如遙距工作、無接觸服務、減少出行等,都告訴大家︰人類可以適應低碳綠色的經濟運行模式;探索一條全新的低碳路徑是可行的。

加快數碼轉型

疫情雖為各國經濟造成重大衝擊,然而有部分產業卻因此突圍而出。外賣、網購、影音串流服務需求大增,遙距工作、綫上會議等仍處於起步階段的工作模式在疫情的催化下,亦變得更加普及。

加快數碼轉型,把握人類新的消費潮流。

疫情對整個產業經濟及大眾生活所造成的改變,可能會持續一段長時間,甚至不會回復到疫情爆發前的模樣。等待大家的未來,是一個數碼化、自動化的新經濟,而針對人與人的互動方式、消費模式、生活習慣的變化而衍生的「宅經濟」、「眼球經濟」、「保健經濟」將會是企業的新成長機會。此外,企業須思考的,是其數碼發展程度是否成熟,未來亦須針對資訊安全問題,制定妥善的管理政策,進而節省企業成本、提高競爭力。

強化ESG中的「S」

在企業發展ESG的漫長道路上,「S」(Social)總是擔當着配角,隱身於「E」(Environment)後面,不過今時今日網絡發達,能將企業的ESG表現高度透明化。這次疫情對不少企業來說是存亡之秋,而其營運與聲譽亦因其所實施的員工支援、社區支援等應變政策而備受考驗。

疫情下很多「打工仔」面對被裁危機,企業應反思可如何支援員工。

疫情威脅着全球金融體系,也對社會上的弱勢階層人員造成困境,大幅度的裁員,更造成社會高失業率,進而加劇經濟危機。隨着全球進入封鎖狀態,企業不得不重新審慎面對員工的健康與福利議題,使ESG的討論主軸漸漸從「E」轉到「S」。管理超過8兆美元資產的美國投資機構ICCR於公開聲明呼籲,企業應該在此時加強保護與促進員工權益的力度,以期在組織業務恢復正常後,仍能保有一支訓練有素的員工隊伍。面對社會不平等問題,企業須作出更多元、更完善的承諾。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