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震、劉麗麗 編輯:梁銚玶

「參與義務工作20多年,很高興見到愈來愈多人成為企業義工,在社區中不斷發光發熱。」在所屬物管公司的義工活動上,定會見到梁偉成的身影,他是企業義務工作的「先驅者」之一,個人義工資歷逾25年,並一直以社會福利署社團義務工作推廣小組成員的身份,努力不懈地推動義工運動的發展。

梁偉成:開拓物管義工網絡 致力推動義工發展

物管是擁有最龐大社區網絡的服務行業之一,非常適合拓展義工服務,但一間物管公司員工即使有數千人,影響力仍難以及得上全港物業的業戶。

「物管是擁有最龐大社區網絡的服務行業之一,非常適合拓展義工服務,但一間物管公司員工即使有數千人,影響力仍難以及得上全港物業的業戶。於是我在一眾委員的支持下,發起在屋苑成立社區義工隊。」梁偉成的主張,獲其他物管公司認同,成功在社會上形成一股義工新動力。「多年來的企業義工之路,讓我感到最欣慰的一點,是不少屋苑義工隊已發展為恒常化服務,例如有沙田屋苑的義工隊,每年遠道到香港仔探訪長者,一眾物管同事及業戶積極參與,反映義工精神已植根於他們的心目中,非常難能可貴。」

由上而下 鼓勵員工積極參與

梁偉成認為,物管義工隊有3大關鍵成功要素,同時也適用於其他行業:「第一是公司文化,要員工認同『幫人』,就是服務客戶的同義詞;第二是企業管理層支持,當員工看到老闆積極參與,才會更放膽和投入去做;第三是認同及肯定,員工用工餘時間做義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企業需要認同及鼓勵員工,例如設立合理的補假制度,即使沒有補假,也應向積極參與的員工頒發獎項作嘉許。」

20多年來投身義務工作,梁偉成近年也開始部署「傳承」:「以所屬公司為例,我早已把『義工大隊長』重任交下去,因為企業義工從來不着眼於職位高低,只要願意持之以恒投入,誰都可以是『大隊長』。」梁偉成更欣喜見到企業義工有年輕化的趨勢:「不少企業義工帶同家人一同參與,讓兒童及青少年學習同理心,故學校義工亦是一個值得拓展的領域。」

在所屬物管公司的義工活動上,定會見到梁偉成的身影。

加強推廣 擴展計劃闊度及深度

談及傳承,梁偉成指不只限於年輕人,有一類「有心人」亦是可傳承的對象。「50至60歲提早或剛退休的人士,他們仍有很長的人生路,而且有心有力,是極具潛力的義工生力軍。」他舉例可安排一些剛退休的物管同事,為有需要的長者住戶視察其家居環境,提供維修方面的支援。

梁偉成見證「商界展關懷」計劃推出後,企業義工從簡單的院舍探訪,逐步發展為具規模的義工隊。而他認為,計劃在「闊度」及「深度」兩方面仍有不少發展的空間:「計劃應繼續加強推廣,讓更多企業特別是中小企加入CSR的行列,畢竟香港有多達數十萬中小企,計劃覆蓋的『闊度』可以更廣。至於『深度』,對於參與計劃已10多年的企業,如何鼓勵他們持續深化其CSR實踐水平,開發新的長期合作計劃,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課題。」

張達昌:商界社福跨界合作 發揮協同效應

跨界合作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社福機構主力是社工團隊,商界則對項目管理、宣傳策略、資源運用方面有一定要求。

商界在實踐CSR的旅程中,從來都不是孤軍作戰。在CSR發展初期,不少企業與社福機構結成伙伴,借助社福機構對社會議題及服務對象的深入認識,藉着跨界合作模式善用彼此優勢,令資源用得其所,發揮更大的功效。因此,CSR的「先驅者」中,不能沒有社福機構的份兒。

在大型社福機構擔任副總幹事的張達昌,多年來與不少企業「密密斟」,促成眾多跨界合作項目。「記得剛開始,不少企業對CSR認識不深,認為舉辦活動需要人手和金錢,或會影響公司生意。因此,我們需要耐心地向企業進行『解說』,幸而華人社會不少老闆都存有『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慈善心,當透過我們認識到在社會不同角落有弱勢社群需要幫忙後,都很願意出一分力。」

教學相長 善用各自優勢

「社福界和商界在合作初期,由於看事情的角度不同,加上工作節奏也有很大分別,例如大型企業內部架構複雜,對做一件事快與慢的定義,以及推行項目與否的着眼點都不一樣,需要一段時間磨合,加深相互了解後,合作才能上軌道。」張達昌坦言,近年雙方都有進步,企業對想解決的特定社會問題,已有很清晰的方向及目標,令商討合作時更具默契。 另一個讓張達昌感到欣喜的趨勢,是CSR人才的跨界交流。「跨界合作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社福機構主力是社工團隊,社工需要對社會議題有較強的辨識能力,及懂得如何運用資源協助應對,商界則對項目管理、宣傳策略、資源運用方面有一定要求。」

張達昌笑言,雖然各有專長,但有一點雙方都很認同,就是資源運用一定要「慳」。「在開源方面,商界就為社工團隊開了不少眼界,我們從商界朋友身上學習到很多新知識,特別是市場推廣及市場分析。現在,不少社福機構都設立了專責部門,開拓與企業的合作,這些同事更不只社工,亦有傳媒及營銷經驗的同事共同協作,為機構發展帶來許多生機。」

雙向事業發展 貫徹CSR精神

「以往,兩個界別的人才各自發展,但有了跨界合作後,企業對熟悉NGO運作,同時與商界合作有經驗的人才,有一定需求,故在社福機構做得好的同事,可以到企業的CSR部門工作,令事業發展多了一條出路。」張達昌補充,近年也多了商界朋友加入社福界,嘗試在CSR方面作出貢獻。

例如社福界積極推廣的「有意義行銷」(Meaningful Marketing)概念,就吸引不少讀商科的大學畢業生加入。「社福界內部已形成一個協作網絡,與不同的企業常有合作機會。即使這些同事他日『回歸』商界,未必再負責CSR工作,但當有合適的機會,他們亦會發揮CSR精神,讓CSR不斷傳承下去。」

(系列5之2)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