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政府基金在內,更多聰明投資者,投資時不僅以收入、盈利等財務數字為依歸,而是挑選ESG有正面表現的企業,希望這樣的投資行為,能夠鼓勵更多的企業重視自身對環境以及社會的影響。

不過市場仍有不少聲音,質疑ESG投資未必真的較傳統投資好。關於這個問題,瑞銀(UBS)財富管理投資平台及方案部可持續性及影響力投資顧問亞太區主管Mario Knoepfel亦經常被問到,「要回答其實並不難,用數據告訴他們,重視ESG的企業,平均績效表現較一般企業更好便行。」

數據從不說謊,從2013至17年的5年間,MSCI新興市場ESG領先指數(MSCI EM ESG Leaders Index)比MSCI新興市場指數(MSCI Emerging Markets Index)累積高出18.8%的表現。前者乃從後者中選取ESG表現較佳的企業所組成。

「而且,我們會為客戶所投入的資金負責,主動尋找合適的投資機會。」Mario形容,基金經理不是選擇目標企業後,便甚麼都不做,而是會主動與企業管理層溝通,「不少主動型基金都會這樣做,我們也不例外,基金經理會物色具投資價值,但在某些ESG範疇仍有改善空間的企業,要求被投資公司做出相對提升與改善措施。」

投資者可利用手上的錢,發揮影響力,以鼓勵、建議,甚至參與營運的方式,推動企業做好ESG,令社會變得更好。Mario舉例:「我們的基金經理投資南非一家礦場,由於南非愛滋病肆虐,影響工人生產力,投資經理遂聯同企業及相關NGO,提出愛滋病免費檢驗及藥物支援計劃來改善員工健康。結果,企業營運成本降低、員工缺勤率下降,生產力穩定提升,更重要是強化了礦場周邊地區的醫療護理水平。」

esg helps company to build good brand image

如何識破ESG門面工夫?

ESG投資會先排除被認為具有爭議性或有違道德的產業(如軍火、煙草等),如企業有不良的環境、人權、道德紀錄也將不被列入投資對象。接着再用正面篩選機制,找出在ESG方面擁有領先表現的公司。此外,也有投資者鍾情「影響力投資」(Impact investing),投資社會創新項目。

那麼問題來了,投資者如何選出真正有好表現的企業?由企業自願發布的ESG報告,會否「報喜不報憂」?甚至只是提升品牌價值、吸引投資者的「門面工夫」?

聰明投資人才沒有那麼簡單會被騙倒。「ESG分析團隊除了參考企業發布的ESG資訊,更會多方面收集相關數據,例如ESG研究機構的資料庫、媒體報道、學術研究、來自政府或NGO的資料等。很多時候,投資經理對一間企業的ESG資料,比企業管理層了解得更透徹。」Mario說。

當大部分企業仍在觀望ESG的風向 聰明的企業已成為風

ESG投資逐漸成風,一些聰明、具前瞻性的企業,洞悉到社會對於ESG態度的重視,早已把環境、社會及管治議題融入業務發展藍圖。奈何不少公司仍着眼於短期的利益,而看不到做好ESG,長遠而言能為企業帶來遠超想像的效益。

根據畢馬威與中電控股和香港特許秘書公會最新發表的《環境、社會及管治:頂層觀點》聯合調查指出,雖然近70%的受訪香港企業管理層認同ESG在其業務中的價值,但只有37%把有關議題整合到企業戰略規劃中 (相關文章 : 上市公司ESG實踐程度 認知與實際行動有落差)。究竟是甚麼令這些企業管理層「光說不練」?原因包括預期的短期或即時回報有限,以及管理層認為ESG對業務的影響不明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