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工程之一,而數字鄉村就是驅動鄉村振興的核心動能。2021年3月公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簡稱「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倡加快鄉村建設數字化,建立以農業農村為中心的綜合信息服務體系和普惠服務機制,促進鄉村管理服務數字化。

2021年9月,中央網信辦、農業農村部、工信部等多部門聯合制定了《數字鄉村建設指南1.0》,為鄉村數字化的發展制訂了實施藍圖,涵蓋鄉村數字經濟、智慧綠色鄉村、鄉村數字治理、鄉村網絡文化和信息惠民服務五大數字應用場景。

廣東河源紫金蟬茶基地面積只有300畝,茶農希望在未來幾年擴大十倍,達到3000畝體量。中國平安通過科技設備採集的信息,將讓平安銀行在評估茶園價值與風險時變得更加科學,有助於茶園獲得銀行的金融支持。

金融力量在中國的脫貧和鄉村振興工程中發揮推動發展的核心作用。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平安」)深明鄉村振興的出路是科技,通過自身的領先科技能力,以數字化的鄉村治理平台,把綜合金融服務高效連結不同的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場景,創造了一套「金融+科技」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新模式。

科技賦能農業生產及金融

隨著國家級的「天基物聯網」逐步建立,中國平安旗下平安銀行於2020年12月發射金融界第一顆物聯網衛星「平安1號」,開始佈局「星雲物聯網平台」;今年2月再發射「平安2號」。截至 2021年底,該平台已接入超過1100萬台終端設備,覆蓋10個不同行業,支援實體經濟融資額達3000億元人民幣。

在寧夏中寧,平安產險通過區塊鏈產銷溯源平台,記錄枸杞種植的全生長週期情況,生產關鍵指標7×24小時即時監測和追溯分析。

現時中國平安已為全國多個農牧場、果園或茶園等農業場景,安裝了智慧農業設備,24小時全天候採集農業大數據,並通過5G網絡或衛星信號,發送到平安銀行開發的「數字村」小程式。農民只需在手機上輕鬆操作,就能快速獲取地面物聯網設備收集的信息,農業生產變得科學化和更有效率。

「星雲物聯網平台」亦幫助解決農業項目一直面對的「融資難」問題。由於缺乏客觀可靠數據,金融機構審批融資申請難度大,風險高,農民在籌集用於擴大和升級生產所需資金時,遇到相當大的困難。平安銀行利用該平台收集的大數據,便能有效評估放貸風險。

除了「星雲物聯網平台」,中國平安旗下的中國平安財產保險(下稱「平安產險」)運用了區塊鏈技術和多年來的財產保險經驗,為農民的生產綫,以至產業鏈引入可追溯和可監測的功能,時刻確保農產品質,提升農產品銷售量。有了追溯,責任險的設計就有了依據,企業的損失都會由保險公司來承擔,相當於為農產品做了品質保證。

創新數字化金融信息平台

保險作為管理金融風險的工具和手段,可有效轉移三農風險。由於鄉村的數據基礎設施發展滯後,造成信息不暢通,數據沒聯網,在數據不健全的情況下,保險公司難以評估承保風險,導致農企和農民買保險難和買保險貴的問題,不利於農村經濟發展。

2020年6月,平安產險與廣東省政府合作發佈中國首個農業保險綜合信息平台,該平台集政府服務、農業保險、災害預警與傳達防災減災措施信息於一身,把農業保險從線下搬到綫上,將保險數據電子化和智慧化,簡化農業保險數據收集過程,縮短資金撥付時間,使農戶能以更簡單的方式投保,減省承保流程。

在平安產業扶貧村官工程的支援下,四川涼山的橄欖豐收。

保險公司亦可根據以往農險賠付數據,研究分析風險,建立動態費率調整模型,為農業提供更具成本效益的保險產品。

對於政府部門來說,這個平台能夠一覽無遺省內的農業保險大數據。現時平台與省內約2.6萬條鄉村連接起來,通過對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及應用,政府可對防災、減災、救災做精準決策、及時預警。

「保險+金融+醫療」鄉村振興新模式

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曾表示:「數字化是21世紀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升生產力的基礎工程,是人類跨越式提升認識水平和能力的革命性的進步」。對於中國平安來說,鄉村數字化的目標,就是推動鄉村農業及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的現代化,以及改善農民的生活。

中國平安繼2018年啟動面向「村官、村醫、村教」三個方向(即產業、醫療和教育)實施三村工程以來,積極助力實踐鄉村振興目標。截至2021年底,中國平安三村工程已累計為全國各地提供了418.5億的產業幫扶資金。

未來,中國平安將繼續推動鄉村數字化發展,運用自身科技優勢和在保險、金融和醫療行業的豐富經驗,促進數字技術與三農場景結合,聚焦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益,以產業振興為主線,不斷探索推出高質量的保險、金融、醫療健康產品與服務,全面助力實現鄉村振興,促進共同富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