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發行的第二批綠色零售債券2023在9月28日截止認購,綠色債券再次成為城中熱話。綠色債券顧名思義就是為綠色項目募集資金的一種債券。香港政府在2018至19年度《財政預算案》宣布推出借款上限為1,000億港元(約128億美元)的政府綠色債券計劃(下稱綠債計劃),並在2019年推出《綠色債券框架》及於同年5月發行10億美元綠色債券,開始積極推動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發展。

今年1月,香港政府發行57.5億美元等值綠色債券,涵蓋美元、歐元和人民幣,年期由2年至30年不等,創下了亞洲發行額最大的ESG債券。今年2月,政府亦發行了8億港元的代幣化機構綠色債券,成為全球首批由政府發行的代幣化綠色債券。而據國際資本市場協會的報告顯示,2022年香港成為亞洲區內國際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的最大安排發行樞紐,經本港安排發行的債券總額達278億港元,佔區內總額約三分一以上,反映了香港政府銳意鞏固和發展香港作為區內及國際首要綠色金融樞紐的地位。

為綠色項目籌集工程儲備基金

政府發行綠色債券所得的資金會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為具環境效益的項目融資或再融資。《綠色債券框架》幾經更新,力求與綠色債券市場的最新國際標準和慣例接軌,現時規定有關綠色項目需要符合以下9個合資格項目類別中一個或多個類別:可再生能源、能源效益和節約能源、污染預防及管控、廢物管理及資源回收、水及廢水管理、自然保育/生物多樣性、清潔運輸、綠色建築,以及適應氣候變化。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發行綠色零售債券記者會上表示,當局期望透過發行綠色債券,豐富香港的綠色平台和可持續金融生態,並向潛在綠色債券發行人展示香港能提供一站式服務,是發行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產品的首選平台。獲融資的綠色項目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例如屬於「適應氣候變化」類別的尖沙咀雨水排放系統改善工程、屬於「水及廢水管理」類別的提升新界東北污水收集系統,以及屬於「綠色建築」類別的在將軍澳成立政府中藥檢測中心。

政府在今年9月5日宣布發行新一批綠色零售債券,每手1萬元,年期3年,持有人每6個月會獲發一次與本地通脹掛鉤的利息,息率不少於4.75厘。

中國成綠債第一大市場 開拓子主題債券

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2022年全球可持續債券市場報告》 顯示,2022年全球綠色、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掛鈎和轉型(GSS+)債券發行量達8,585億美元,較2021年度發行總額1.1萬億美元低。當中綠色債券仍然是主導地位,全球發行量4,871億美元。而在全球市場收縮的情況下,中國在可持續金融市場中有明顯的增長,發行了總額為854億美元的綠色債券,超過美國成為綠色債券工具的第一大市場。

中國政府擴大綠色融資規模的持續支持,令2023年上半年國內綠債市場穩定增長,配合綠債質量改善和價格較低,對投資者有吸引力。在2023年上半年,中國共發行233隻綠色債券 ,背後的因是中國政府對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及相關政府指引,促使銀行金融機構加大綠色項目布局。而近兩年,中國亦在綠色債券下衍生出子主題債券:藍色債券和碳中和債。藍色債券是專門針對海洋治理與保護及海洋資源開發,有助改善區域性民生福祉。碳中和債則是具有碳減排效益的綠色項目的債券融資工具,募集資金應用在清潔能源、清潔交通、可持續建築、工業低碳改造等綠色項目的建設、營運、收購和償還綠色項目的有息債務。

藍色債券源自藍色經濟發展帶來的融資需求。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