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語言及文化差異,少數族裔在本港受關注程度相對較低,但只要多加引導,他們亦可成就非凡。為了讓少數族裔學生認識社企及企業的運作模式,了解升學及就業出路,希慎興業有限公司聯同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及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舉辦「希望企劃」(下稱計劃),擴闊少數族裔的眼界及社交網絡。

M-Mark(董彥鈞) 希慎興業有限公司助理總經理(企業傳訊)(上圖中)
E-Emily(劉夢琳)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本科課程)(上圖左)
K-Kyle(史思明)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融匯少數族裔人士支援服務中心隊長 (上圖右)

Q1:「希望企劃」自2007年起推行,當時有甚麼原因令你們建立合作關係?

M: 當年希慎舉辦過幾項CSR活動後,在一次午餐會與基督教服務處代表談起,發現少數族裔礙於語言及文化,較難升讀本地大學,於是我們聯同科大及基督教服務處,一同幫助少數族裔學生了解升學出路,其後更發展出多元化活動。

E: 以往我們亦有與希慎合作舉辦CSR活動。科大作為教育機構,也希望透過教學達到「以生命影響生命」的效果。今次計劃以少數族裔為對象,相當有意義,因此促成合作。

K: 我們一直關懷在港的少數族裔,雖然有豐富經驗,但網絡及資源亦相當重要,希慎和科大分別擁有足夠的商界網絡及教育經驗,讓我們可運用各自所長,共同開展計劃。

Q2:計劃以中四至中六的少數族裔學生為對象,並由科大商學院學生擔任學長,為何會邀請他們參與計劃?

M: 這些少數族裔青年將要面對升學考試,最初我們只是邀請企業領袖舉行講座,分享其行業的情況及前景,及後發現這些學生有不少潛能,於是計劃轉為發掘其才能,期望他們可運用所長,找到適合的發展方向。

E: 計劃亦是科大學生發展項目之一,很多參與計劃的大學生為一年級生,計劃同時訓練其領導能力,帶領少數族裔青年完成社企計劃書。

K: 其實少數族裔青年也有很多構思,如上年計劃的冠軍隊伍把印度節日「Holi」帶到香港,令一眾居於本地的少數族裔也可慶祝家鄉節日,並讓我們認識他們的節日。

透過社企比賽,各參賽隊伍運用所學的商業知識,提交可行的商業方案。

Q3:多年來,你們怎樣維繫長久而成功的合作關係?

M: 合作多年,我們非常有默契,但要令整個計劃順利推行,事前必須制定完整計劃書,一步步推動計劃。我們在活動完結後亦會檢討,希望來年合作更順利。

E: 有共同目標更容易促成合作。過去多年,我們三方分別更換過計劃負責人,仍沒有影響整個計劃,因此只要理念相同,自然造就長久的合作關係。

K: 最重要是我們各方都很有心,站在少數族裔青年的角度,期望計劃能幫助他們日後發展。我們亦不介意付出多一點,當另一方需要幫忙時,大家會互相「補位」,全心全意為計劃付出。

參賽隊伍提出舉辦少數族裔文化團的商業方案,期望能增加公眾對少數族裔的認識。

Q4:計劃推行以來,你們有甚麼難忘回憶可以分享?

M: 參與計劃的學生不時有創新意念。記得約5年前,有少數族裔學生表示與警察溝通時感到困難,於是決定舉辦文化團,帶紀律部隊參觀少數族裔居住的地方,增加彼此了解。活動既有意義,旅行團更有盈利,對營商經驗較少的學生來說十分難得。

E: 計劃雖以少數族裔為主要對象,但亦為科大學生帶來很好的學習機會。不少學生起初只視計劃為普通暑期活動,然而透過計劃對不同種族加深了解,讓他們能更透徹地認識社會。

K: 最深刻的是有一名少數族裔學生在計劃完結後決意在中學畢業後創業,開設活動統籌公司,讓我感到喜出望外,原來計劃影響力很大,亦被該學生的熱誠感動。

參加者分享

Sukhani Ritika Satish – 「希望企劃」2015年參加者

尼泊爾籍中學生Sukhani認為,計劃的重點項目—社企比賽能讓她增廣見聞,「比賽給我很好的機會親身感受現實商業世界,並讓我更關心不同少數族裔人士。」經過比賽,她
希望能在未來創立自己的社會企業,為社會出一分力。

Kas –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士市場及管理學課程4年級學生

在計劃擔任學長的Kas表示,很欣賞少數族裔學生的學習態度,「當時我負責有關市場營銷的課堂,看到各隊伍積極參與問答遊戲環節,更樂在其中,令我發現他們對學習的重視程度比大學生有過之而無不及。」

計劃簡介

「希望企劃」於2007年開始推行,由希慎興業有限公司、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和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合辦。計劃讓就讀中四至中六的少數族裔學生透過體驗大學生活及社企比賽,了解社企及企業的運作模式,擴闊他們的視野及社交網絡。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