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不少巿民都愛親近大自然,趁假日到郊區遠足,欣賞香港的山水景色。為向公眾推廣本地生態文物資源並教育市民應有的生態旅遊態度,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下稱港燈)與長春社合辦「綠遊香港」計劃(下稱計劃),透過生態文物導賞團及生態旅遊節,與巿民一同探索香港的後花園。

G-Gigi(彭淑琼)香港電燈有限公司企業傳訊經理 (上圖左)
D-Debbie(江詩敏)長春社高級項目主任 (上圖右)

Q1:「綠遊香港」計劃於2005年起舉辦,為甚麼當時你們有意合作推廣生態旅遊?

G: 港燈於南丫島設有發電廠,多年來與當地社區保持聯繫,亦特別重視推動環保計劃,當中尤其觀察到南丫島的種種環境問題如本土植物受薇甘菊困擾、山火問題等,港燈希望尋找有共同理念的專業環保團體一同合作,改善當地生態環境,亦促進南丫島的可持續發展。

D: 早於90年代,我們已與港燈建立合作關係,一同推動環境保育,後來有見愈來愈多巿民熱衷到南丫島旅遊,但坊間的生態旅遊團質素參差, 很多時會加重對環境的負擔,因此我們便與港燈合作,希望透過推廣正確的生態旅遊態度,降低其對環境的影響。

Q2:計劃除了舉辦導賞團,更着力培訓義務生態導賞員,為何有該構思?

G: 我們在計劃初期便招募義務生態導賞員。導賞員主要由港燈員工、長春社義工及公眾人士組成,所有導賞員均須接受半年專業訓練,並經過考核才能帶團,希望他們以專業知識帶領公眾走入大自然。

D: 整個計劃旨在提升公眾的環保意識與培育生態旅遊應有的態度。參與生態導賞團只是一次性的活動,大部分參加者往後很容易忘記活動提倡的環保理念,但如果培訓他們成為生態導賞員則可讓其深入了解生態旅遊的意義,而透過他們將知識進一步傳授,則影響面會更為廣泛。

計劃於2013年起舉辦「生態旅遊節」,內容包括表演、講座、工作坊及導賞團等,向公眾宣傳正確的生態旅遊態度。

Q3:構思及執行計劃涉及多個範疇,期間你們分別扮演甚麼角色?

G: 港燈主要負責提供資源及協助宣傳計劃。作為公用事業機構,我們擁有龐大客戶群,透過客戶通訊、網絡宣傳及社交媒體,吸引更多巿民參與計劃。我們亦會邀請地區團體參與以及向他們推廣計劃,當中包括區議會、南丫島鄉事委員會、中小學及長者中心等。我們更會透過公司的內聯網招募員工參與各項環保活動,並培訓成為導賞員。

D: 長春社擁有專業保育知識,因此負責制定導賞員訓練、手機應用程式及其他教
學內容,更會探索各條生態徑路綫,豐富整個計劃。我們會負責每月生態導賞團的聯絡及編排導賞員的工作,並推行「導賞員獎勵計劃」,積極維繫導賞員之間的交流。

Q4:計劃舉辦多年,當中最大的挑戰是甚麼?你們又如何克服各種困難?

G: 要成功推動生態旅遊,必須與社區緊密合作。當初在南丫島推行計劃時,我們曾舉行持分者會議,與當地居民溝通後發現,如舉辦太多導賞團,不但會加重對環境的負擔,更會滋擾居民生活。因此我們聽取意見後,與居民共同尋找更理想的方案,把每團人數定為15人。

D: 早前生態導賞員流失率較高,要留下他們有一定難度,於是我們推出獎勵計劃,導賞員可透過帶團儲分,儲了足夠積分就可獲得獎勵,如免費遊覽米埔或地質公園等,一方面可豐富他們的知識,另一方面亦可增加他們對計劃的歸屬感,鼓勵他們繼續帶領市民綠遊香港。

參加者分享

「成為生態導賞員要經過多重訓練及考核,半年的密集式訓練並不簡單,我們要學習帶團技巧、植物學及昆蟲學等,通過考試才能成為導賞員,過程雖然辛苦,卻非常有意義。」黃苑參(人參)生態導賞員

「我由計劃開始時已擔任導賞員。起初對植物認識不多,到現時成為資深的導賞員。生態旅遊應是留下腳步及回憶,而非破壞環境,部分生態旅遊團或會影響生境,我期望團友完成行程後感到愉快,並在日常的生活習慣上作出改變,保護環境。」夏良文(Lemon)生態導賞員

計劃簡介

「綠遊香港」計劃於2005年起舉辦,目的為促進市民對香港生態文物資源的認識,並提升香港島及南丫島的生態保育和推動兩地的可持續發展。計劃至今共開發了8條生態文物徑,包括3條位於香港島及5條位於南丫島南北面的路綫,並培訓超過200名義務生態導賞員,舉辦每月的導賞團及一年一度的生態旅遊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