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吳曼詩

「一個人露宿,背後緣由千絲萬縷,不同因素環環相扣,相當複雜。『無家』只是一種暫時的經歷,並非一個永久的身份,更不是一個人價值的定義。」——同路舍

根據社會福利署記錄顯示,已登記的香港露宿者人數持續上升,截至2021年有1,580人。無家者普遍的露宿原因為失去工作而無力找到可負擔的居所,其次為住所環境惡劣,或與家人、室友在同住上出現問題,因而選擇遷離居所、露宿街頭。同時,香港的公共政策支援未足以保障到他們的基本生活需要,不少綜援人士的租金津貼未能支付私樓的房租,而公共房屋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相當漫長。然而眾多服務無家者的非牟利機構均認為實際數字遠比登記人數為高,當中的露宿者亦趨高齡化,就業能力較低,難以獲得工作賺取穩定收入,令長期露宿情況加劇。

建立安居之所

作為關注香港露宿者的非牟利組織「同路舍(ImpactHK)」相信每個人都擁有為社區貢獻的技能和天賦,願景是建立一個具包容性的香港,讓每個人都有安穩的地方生活,再者建立社區聯繫,培養鄰舍互助精神。機構抱持「專注於發展、喚醒及培養自身強項」的宗旨,為無家者及服務使用者提供直接及全面的支援,幫助他們在一個安全、可稱之為「家」的環境安頓下來,同時裝備他們擁有改變自己生活的能力,建立其自尊及社會資本。

同路舍指出:「許多無家者都有着不同的身理或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智力障礙、識字或算術困難、酗酒、吸毒等等,大多亦從未得到針對性的診斷、治療或幫助。另外,有些無家者或來自複雜的家庭背景,在童年時有過創傷經歷或遭受虐待,成長環境的不穩定令他們自小缺乏自信,不了解個人的能力和抗逆力,隨之容易對藥物或酒精產生依賴,甚至成癮。對某些人來說,露宿便是他們失去家庭後,或面對各類危機時的應對機制。」

全人治療性社區

為幫助無家者獨立而有尊嚴地生活,同路舍向他們提供建基於「全人治療性社區(Therapeutic Community Model)」架構上的服務,即以愛、關懷、機會及信任為基礎,先保障服務對象的基本生活所需,包括提供住宿和溫暖的膳食,另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協助,包括個案跟進服務、醫療服務、輔導服務、運動及興趣班等,讓無家者可以逐步在身體、心理、社交以及靈性等層面獲得復原和提升。再者提供各種改善生活品質的計劃,包括教育、訓練、進修、試工及就業轉介等,幫助無家者重投社會。

住宿方面,同路舍提供一系列短期及長期住宿服務,自2021年起承辦為期兩年的緊急及過渡性住宿服務,讓無家者在安全、舒適的暫時性居所靜養。宿舍亦以發展鄰舍關係為本,舉辦季節性外出活動及舍內聚會,促成不同單位的舍友能互相認識交流,建立互助網絡。此外,機構的社區中心亦全年開放,每周為無家者提供超過3,000份膳食、理髮或洗衣服務及其他物資;每月亦在香港各區進行外展服務「仁愛行」,為超過400人提供食物、水、口罩、衛生用品及衣物等。

多元服務則由個案工作員評估服務對象的現況,再共同訂立方案促進個人轉變,建立面對挑戰的能力,配合群體生活的推動及就業服務的培訓,無家者將循序漸進建立正面、規律的生活,恢復自我尊嚴,提升工作技能,重燃人生希望。就業服務自2020年起,已培訓48位社區幹事及聘用33位全職助理,並為超過60位服務使用者提供多元就業技能訓練,以及配對全職及兼職工作。 在關心無家者的同時,同路舍亦致力教育社區關於無家者的議題,同時亦會為失去基本人權和缺乏安全居所的人發聲,致力增加公眾對無家者群體的理解和同理心。誠如同路舍創立者Jeff Rotmeyer曾親眼目睹許多人陷入無家可歸的惡性循環,因此他並不滿足於僅僅提供物資,而是藉由機構、教育及政策倡議,提供全方位的人道支援,讓社會各持分者守望相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