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梁嘉恒

人口老化或高齡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問題,特區政府在今年《施政報告》中亦提到,預計到了2037年,本港將有三分一人口達到65歲或以上,而且隨着港人愈來愈長壽,退休生活亦將延長20至30年。面對老人數目增多、長者退休期變長的趨勢,企業應該如何調整人力資源策略,讓銀髮一族老有所為?

「現時本港65歲或以上人士佔人口比例約為17-18%。雖然距離2037年仍有一段時間,但企業要維持穩健的發展,現階段就要開始部署人才培育和知識傳承。」雋思人才及商務顧問有限公司常務董事黃錦沛(圖)直言,近年本港社會雖已廣泛討論人口老化或高齡化問題,但政府和商界就有關方面落實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

宜及早處理兩代交接

近年,有企業開始重新審視員工的退休政策,例如將員工的退休年齡延長,或聘用退休員工擔任顧問,與年輕員工分享知識和經驗。「無可否認,部分企業的僱員退休年齡是在上世紀訂立,所以重新審視退休政策,有助企業更好地部署其人力資源。」但黃錦沛指出,單靠延遲僱員退休年齡,亦未必能完全解決高齡化帶來的問題。

「除了部分需要高強度體力勞動的工作外,延遲僱員退休年齡的確可幫助不少企業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不過,假如這批年長僱員一直留在原位,年輕僱員向上流動的機會無疑會受影響,所以僱主須思考如何在兩者間取得平衡。」黃錦沛認為,僱主可考慮增加年長和年輕僱員之間的合作,並因應年長僱員的退休時間,提前把工作逐步交由年輕僱員接手,令交接過程更流暢。

「當然,過程中可能涉及工作量與工資的分配,這需要僱主另行處理。」此外,黃錦沛又提到,部分企業對聘用年長人士有所保留,或與僱員勞工保險或醫療保障費用有關。「假如企業聘用年長人士需要繳付較高的保費,增加營運成本,或多或少會令僱主卻步。」他期望社會或相關行業能夠共同探討有關問題,減少僱主聘用年長人士的顧慮。

長者漸擺脫「負累」形象

擁有工作能力的長者愈來愈多,黃錦沛認為,社會可嘗試透過建立長者互動網絡,讓仍然有意在職場上貢獻所長的年長人士有發揮機會,實現資源共享。「其實年長人士也是社會的重要資源,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網絡,結集他們的知識和經驗,除可滿足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要,亦可讓將退休或已退休人士繼續發揮所長,可說是另類的商機。」

由長者員工負責營運的食店「銀杏館」,是企業善用銀髮人力資源的絕佳示範。

除了等待政府或商界作出轉變,黃錦沛笑言,年長人士亦應主動改變形象。「一直以來,年長人士往往予人行動緩慢,缺乏工作能力和不太注重個人形象的印象,但隨着港人的學歷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現時不少六、七十歲的長者其實仍充滿活力,即使未必能純熟運用各類科技產品,也不致與潮流脫節。」他相信,只要社會對年長人士的印象轉變,便會連帶改變企業對待年長僱員的措施,這也會影響「銀髮」市場的發展。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