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姚蔚真

「搵食」一直是一眾打工仔的首要任務,但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上很多人其實「講金又講心」,擁有一顆服務社會的熱心,希望藉着義工服務,把愛與關懷帶到社會每個角落。今年5月,慈善機構牽手‧香港(HandsOn Hong Kong)就舉辦了第3屆國際義工節,一連9日的義工活動把社會各界的熱心人士與機構連繫在一起。

做義工,富有意義之餘,又能認識新朋友,增加對不同社群的認識,相信是不少人感興趣的活動,國際義工節就為喜歡做義工的市民而設。「我們希望為大眾提供一個平台,以讓市民更簡單方便地找到義工活動,推動更多人參與義工活動。」牽手‧香港項目經理賴穎怡(Sophy)表示,國際義工節亦旨在凝聚不同社群,如非牟利機構(NGO)、企業、學校、家庭及傳媒等,並提高他們對社會不同社群需要的關注。

建跨界合作平台入口

國際義工節自2017年起舉辦,至今已是第3屆,國際義工節一連9日的義工活動精彩豐富,涵蓋不同服務對象,往往都吸引了多間NGO參與,並獲得正面的評價。「今年的義工節,我們舉辦了超過160個義工活動,涵蓋海灘清潔環保活動、長者採訪、派發物資予無家者等多元化活動,參與的NGO逾50間,受惠人數高達2萬多人。」Sophy樂見,相比去年的義工節,受惠人數及義工參與人數分別上升了17%及32%。

Sophy樂見,市民、企業及NGO對國際義工節的反應相當積極及正面,並希望未來國際義工節能涵蓋更多不同議題。

在推廣義工服務以外,國際義工節其實更扮演着一個平台配對的角色,它為有心做義工服務的企業以及希望招募更多義工、募集更多資金的NGO提供了一個接觸的平台,促進商界與社福界間的跨界合作。Sophy坦言,不少NGO規模小、人手緊張,外展的義工服務更需要義工的支持,加上NGO的資金相對有限,義工節就成為了NGO與企業展開合作關係的入口。

企業成義工文化推動力

事實上,香港社會不乏抱有服務他人熱誠的人,去年10月,尼爾森香港和牽手.香港就「香港人對參與義工服務的態度」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70%的香港市民想做義工,但沒有時間,而只有少於三分之一的人曾於過去12個月參與過義工活動,可見時間是香港市民做義工的一大限制。

Sophy和企業義工陪同西貢區的長者吃盆菜賀新春。

要在日常的工作日程裡騰出時間做義工並不容易,Sophy指出,企業其實可以成為義工文化的推動力。「我們見到近年有愈來愈大企業設立義工假期,容許員工在工作期間做義工服務,這種做法其實更能鼓勵市民做義工,打工仔亦能透過做義工改善精神健康。」Sophy直言,義工文化由企業去推動將更有效,她亦樂見有愈來愈多中小企與HandsOn合作,參與義工活動。

義工活動跳出傳統框框

在我們的印象裡,義工服務大多都是一些機構探訪、到郊外收拾垃圾等,但其實義工活動的可塑性要比我們想像的高,Sophy就指出,義工活動從不局限於一些外出的探訪活動,在辦公室裡進行亦可。「企業其實可以在辦公室裡舉辦義工活動,例如收集舊衣物,並把它們升級再造成有用的東西,這類型的活動就把義工文化滲透於日常生活中。」

Sophy又指,即使一些傳統的義工探訪活動,亦能加入潮流元素提升趣味性,例如與長者玩Board game(桌遊)、為特殊學生提供職業導向的訓練,例如咖啡拉花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