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宇銀

今年9月,加州政府宣布從2035年起不能再銷售汽、柴油的新車,以對抗氣候變遷及嚴重的空氣污染。作為全美國最大汽車市場,加州禁令一出,讓本來就面臨轉型壓力的傳統車商更迫切作出改變,也反映汽車電動化是未來幾年的產業趨勢。

事實上,自2015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全球氣候變化新協議《巴黎協定》,多個國家隨即開始就禁售燃油車作出討論,並訂出明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例如,挪威、荷蘭預計在2025年全面禁售燃油車;英國打算在2040年前禁售燃油車;中國則要求,車廠必須生產一定比例的新能源車;日本經濟產業省也提出「2050年新乘用車全面電動化」的目標。歐盟則規定,從2020年1月1日起,歐盟境內95%的新車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過95克,且從2021年開始,所有新登記車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需低於95克/公里。

整體生命週期淨排放低

電動車真的是一個更環保、更綠色的選擇嗎?

有人質疑,雖然電動車駕駛過程零排放,但電力生產過程同樣會產生各種污染物;另一方面,電動車所用的電池不論在生產還是回收過程中,都會衍生環保問題。

不過,上月中英國劍橋大學、埃克塞特(Exeter)大學及荷蘭拉德伯德(Radboud)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可持續發展》(Nature Sustainability)期刊上發表有關電動車碳排放的最新研究報告,他們透過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證實電動車整個生命週期的淨排放比傳統燃油車要少。雖然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發電方式會影響電動車的碳排放表現,但整體而言,全球95%電動車都較傳統燃油車優勝。

在綠能發電發展較好的國家,如法國和瑞典,電動車整個生命週期的淨排放可以比燃油車低70%;而在英國,則低30%。至於前段提到的電池製造污染的問題,在近年大規模生產與技術進步之下,電池產生的排放早已大幅減低。

產品成車廠長線發展目標

受疫情影響,今年電動車產業製造中斷、銷量下降,但勤業眾信預測,產業未來的復原力強勁,依舊看好其長期趨勢,其中一個原因是消費者對產品信心提高。

行駛距離、充電時間、缺乏充電設施、電池的安全考量及性價比等因素,是過去消費者不願購買電動車的常見原因。不過,隨着科技發展,上述缺點被逐步攻破,電動車產品的穩定度愈來愈高,各國也都加速建置基礎充電設備,提高消費者的接受度。勤業眾信報告指出,從2018年到2020年,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態度有了顯著的改變,對電動車性價比的憂慮亦明顯下降。

電動車是所有主流車廠一致的轉型目標,今年全球有超過20家車廠有電動車上市規劃。勤業眾信觀察,雖因疫情影響,車廠可能會把投資分散至其他領域,以留住更多手頭上的現金,以面對未知的短期市場變化。但長期而言,汽車電動化仍然是車商的優先目標。《彭博社》預計,到了2040年,每10輛賣出的新車中,就有6輛會是電動車。

電動車概念股瘋漲

股市對於趨勢最為敏感,無論美股或A股,今年電動車概念股皆瘋狂上漲,市場資金不斷加碼。Tesla(特斯拉)市值已突破5,000億美元,年底前還將納入標普500指數。A股新能源汽車指數今年來也飈漲67%,以比亞迪為例,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分別達 11.94%和116.83%;而在美上市的「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毛利率也均轉正,銷量大幅成長。其中,蔚來第三季度交車12,206輛,創下歷史新高。

特斯拉市值不斷膨脹,年底前還將納入標普500指數。

為支持電動車全面發展,中國今年初積極推動新基建、加速建置充電樁,同時支持換電,逐步解決充電難的問題。國務院更發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到 2025年,新能源新車銷量要佔汽車新車總銷量約20%;力爭2035年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本港電動車發展一向相當緩慢,不過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港府明年第一季亦會制定首份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為停售傳統燃油私家車訂定目標。政府消息人士稱,當局會參考倫敦及新加坡分別計劃在2035年及2040年前停售燃料車的計劃,訂立停售傳統燃油私家車的時間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