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鄭志珩 

前兩個篇章已詳細解釋了企業應如何導入CSV理念,以及怎樣使CSV業務模式持續發展。但要讓公司落實創造CSV,仍存有各種各樣的迷思,這一篇將探討落實這些方案時,管理層會遇到什麼迷思以及解決方法。

管理層迷思1:傳統模式 盈利為本

「作為管理層,我們只有一個想法,就是為公司爭取最大利潤,這是我們制定策略時唯一考慮的目標。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每時每刻都要設法突圍而出,成為行業龍頭,保持競爭優勢,哪有時間重新檢視如何為社會作出貢獻?

打破迷思

Michael Porter與Mark Kramer認為,企業營運長久而來都困在一種過時的創造價值模式之中,它們以狹隘的觀點看待創造價值,只顧追求最佳短期盈利,忽略長遠的客戶需求。因此,當企業遇上艱難的經營環境時,只會選擇節省成本的做法,例如將業務運作遷往薪酬需求較低的地方及縮減其他營運成本,以為這是最佳的解困方案,卻令經營陷入惡性循環。

要讓企業突破傳統營運模式,管理層需要將製造盈利與貢獻社會彼此對立的觀念扭轉過來,企業與社會能夠共同發展,互惠互利之下產生良性循環,社會才得以進步,企業的盈利也可以相應地維持增長。創造CSV的機會縱然未普遍,惟管理層只要能在身處行業中努力尋求突破,將產品或服務開拓到有需要的社群,然後根據前兩篇所介紹的導入方法設計先導計劃,便能逐步走出傳統經營觀念的框框。

管理層迷思2:資源所限 有心無力

「隨著經營成本日益上升,每一分一毫都必須要善用,發展CSV需要額外增撥資源,而且成效也沒法估計,比起將資源運用在傳統業務上,似乎更合乎經濟效益,也不必承受新風險。」

打破迷思

根據Michael Porter與Mark Kramer的理念,企業創造CSV的最佳機會,必然跟本身業務密切相關,甚至乎是公司的核心業務以及帶來最大盈利的地區。因此,企業可創造CSV的地方,也是其可調動最多資源的地方,每項資源的運用也就合乎經濟效益,而且也不必承擔額外風險。而根據觀察所得,在國際的例子當中,部份率先實踐CSV的企業都是資源有限,它們是開發中國家的社會企業與公司,可見資源多寡並非創造CSV的限制。

管理層迷思3:專責處理 分隔營運

「我們早已成立了專責部門負責企業社會責任事務,幫助社會持續發展,減少對自然環境造成影響。如果再創建CSV的話,職能似乎有所重複,或者應該直接交由CSR部門處理,不應與企業營運混淆一起。」

打破迷思

正如第一篇已作詳細解釋,CSR與CSV是有根本性的分別,創造CSV並不是慈善事業,而是透過先擬訂社會議題及創造社會價值的目標,再創造有經濟價值的利人利己行為。假設各行各業都致力創造與身處行業相關的CSV項目,社會整體發展將會愈來愈健康,人人也有機會受惠。

與此同時,提倡CSV的顧問Niels Christiansen表示,企業毋須刻意區分CSR與CSV,或以CSV取代CSR,更有學者稱CSV為策略性的CSR。不管怎樣,CSV的理念可套用在企業營運的各個層面,包括生產營銷、市場推廣、品牌建立、人力資源等,讓公司建立一套完整的CSV理念與法則,成為每位員工的核心價值及工作方向,繼而應用在管理與營運,才能持續發展下去。

管理層迷思4:獨自處理 事倍功半

「經營一間公司,只需做好行業發展及業務管理,但推行CSV,則要顧及社會需要及有關民生問題,這不是企業單打獨鬥可以做到的事。既然吃力不討好,何不集中資源做好公司營運呢?」

打破迷思

的確,創造CSV很多時需要多方合作,透過不同的非牟利組織、慈善團體、社會組織及政府協助,在策略、技術及資源等方面互相配合,才能達到良好效果。Michael Porter與Mark Kramer的建議,是政府與非政府組織可扮演推動的角色,提供更多資源與支援,訂立有利推行CSV的法規,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藉此鼓勵企業推行CSV。

香港政府近年也大力提倡企業創造CSV,政府會擔當促成者的角色,鼓勵商界締造企業和社會雙贏,例如積極推動工廈轉型、投放額外資源支援社區和家居照顧服務,以及成立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等,種種措施與政策也反映政府積極推動並實踐CSV理念,希望將這理念成為企業未來發展的大方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