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不但能拉近人與人的距離,更加可以打破藩籬,實現無障礙的環境。即使是再簡單的技術,或並非為無障礙而研發的科技,只要能加以發揮和善用,其實往往能夠產生意料之外的成效,既可在無障礙通達方面帶來嶄新體驗,亦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

電子服務鈴︰針對性支援

相信大家都有在戲院或劇院觀賞電影、話劇或相關表演的經驗。節目開始,場內燈光驟暗,假如席間有人需要求助、支援,怎樣才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求助者,並對其他在場人士的影響減到最低呢?

「曾有殘疾人士反映,在昏暗的劇院中未必能輕易找到職員幫助,因此我們引入了電子服務鈴(如上圖,由被訪者提供)。」西九文化區管理局通達辦事處經理楊慧珊(Cymie)介紹道,觀眾可按需要領取猶如手錶的電子服務鈴,屆時需先登記座位編號,當他們在席內需要支援時,只要按下服務鈴,劇院職員便可辨識該觀眾的位置。雖然目前該電子服務鈴需要按座位識別位置,但她期望,隨着定位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日後可進一步擴展服務範圍。

香港傷健協會項目幹事伍振熾(Kevin)表示,電子服務鈴可以讓職員在昏暗的環境中,迅速定位服務對象,除可減少對旁邊觀眾的影響,也可降低對台上表演者的打擾,無論對服務使用者或其他在場人士均有好處。

觸感地圖︰升級便利性

近年,本港不少建築物或公眾場所均設有無障礙通達設施,例如供視障人士使用的點字摸讀地圖,但這類地圖往往只設於出入口等固定位置,視障人士難以在途中隨時識別目的地位置。

「剛巧早前有視障人士團體致電查詢在藝術公園進行checkpoint(定向)遊戲的可行性,於是令我們想到印製小型的觸感地圖,讓他們隨身攜帶。」Cymie表示,西九文化區在戶外舉辦的活動,也曾透過凸圖機及熱感紙技術,製作臨時觸感地圖。只要將地圖印在熱感紙上,在地圖上黑色的部分,經加熱後會自然凸起,視障人士便能觸摸,邊行邊「看」。

觸感地圖經凸圖機加熱後,黑色的線條會自然凸起。(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Kevin指出,雖然熱感紙的應用並非新科技,但能善用現有技術,製作出貼心的觸感地圖,讓視障朋友毋須一次牢記整個場地的地圖。在其他場地,如大型商場、主題公園、博物館等,亦可考慮仿效相關做法,協助視障朋友。

Q1:要成就無障礙通達環境,關鍵是甚麼?

Cymie︰ 要做到無障礙通達,首要不能把任何一個人排除在服務範圍外。當我們能把通達共融視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構思或實行每項決定時均將相關元素加入考慮之列,自然能夠獲得更理想的成效。

Kevin︰ 香港在無障礙的硬件發展上已做得相當好,但要做到真正的無障礙通達,最重要還是心態的調整。因為無障礙設施的使用者不只是殘疾人士,長者兒童也可以是其中的一分子,所以當人人均願意為實現無障礙環境而踏出第一步並加以努力,社會便會出現轉變。

Q2:有甚麼方法提升無障礙措施/設施的成效?

Cymie︰ 由個人或團隊的能力有限,集思廣益、持續溝通和改善也很重要。我們會舉辦通達諮詢會,邀請殘疾人士出席,了解用家需要,也藉此給予團隊和用家直接交流的機會。當然,引入或善用新科技也是重要元素之一,但科技發展不斷向前的同時,我們也要顧及不擅於使用科技的一代,提供以人為本的服務,迎合不同人士的需要。

Kevin︰ 因應社企或NGO的定位,假如能夠做好促進者、協調者及監察者的角色,從不同的向度出發帶動社會實踐傷健共融理念,相信定能令相關措施獲得更理想的成效。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