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聯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已開展兩年多,所提供的單位大多位於市區,最近終於促成首個位於新界的項目,坐落於屯門區。早前去探訪,踏入村屋範圍即迎來兩個小姊妹,歡天喜地地帶我們參觀住所,又看他們種植的茄子和蘿蔔。

這是我們第一個在低密度住宅區域的共享房屋項目,發商展提供11個單位,經過社聯交予仁愛堂營運,目前有17戶共37人入住。計劃以「綠苑」為名,着重環保生活,如在後園進行有機種植、舉辦環保手作坊,以及安裝太陽能燈裝置。

樓高3層的屋苑單位多是3房設計,設有露台,客廳寬闊,而且周邊環境開揚,有足夠室外空間供住戶進行社區活動,小姊妹也拉着機構同工在花園內玩捉迷藏。這些都是我們一直渴望看到的景象:基層家庭安居生活,小朋友能在合適的環境下成長,住戶互相支援。

經過幾年的推展,社會普遍認同過渡性社會房屋的重要性,未來亦會有愈來愈多由政府或發展商捐地或租地而設立的項目。然而,根據我們的經驗,計劃的成功關鍵除了要有土地及房屋資源,還取決於相應的社會服務和支援是否到位。

這就需要設立一個跨界別的非牟利機構或平台擔當統籌角色,揀選創新的房屋服務建議書,並協助土地與單位分配,讓社會房屋發揮最大效益,惠及有需要的基層家庭。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