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周宇銀

麥肯錫顧問公司在《疫後工作未來》(The future of work after COVID-19)報告中估計,目前先進經濟體中大約有20%至25%的勞動力,可以每週在家工作3到5天,亦有許多企業已開始作出實驗。不過,怎樣的分配才為之理想和適合?

混合式工作暫時未有劃一標準,因各企業的業務性質、員工工種類型也不盡相同。倡議混合工作制的學者Ashley Whillans教授就認為,「3-2-2」是較為可行的比例,即1星期內,有3天以公司的辦公室為工作基地,2天在家工 作,其餘2天則為例休。他認為這時間表有助平衡傳統上班形式與遙距工作的步調,能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並可達致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重新建立公司政策與文化

除了比例,實踐混合式工作有甚麼需要注意?「混合式工作安排的成效必須透過完整的工作制度,透過管理層改變管理模式,建立新的績效制度,與員工妥善溝通,以確保員工明白彈性工作下公司的要求。」徐玉珊表示,員工對於「辦公時間」較以往模糊,若實行遙距工作時,需定立機制,明確地劃分工作及工餘時間。

她續指,彈性工作制下,同一團隊的上班時間不一,需建立合適的團隊溝通方法,確保團隊的溝通保持順暢。此外,彈性工作使每人作息不同,「公司管理層需要清楚訂立指引,確保員工在辦公時間能收到工作任務,當員工得到僱主的關心,包容彈性工作之下的環境因素,更有助提高員工對公司的歸屬感,消除失去動力的問題,從而提升工作表現。」 她建議企業管理層,「開始思考新的工作模式,並重新建立公司政策與文化,推動創新;尤其在疫情下,僱主需更關注員工的健康,使員工感覺被重視。」

軟、硬件及網絡安全的配合

要推行遙距工作,科技支援成為必不可缺的一環。生產力局新世代企業及技能發展部總經理馮嘉寶指,疫情加速各行各業科技轉型,提升未來技能;引入自動化技術,如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以減低成本及提升業務優勢,將會是世界的大趨勢,「而科技應用成就新一代辦公模式,軟件、硬件及網絡安全的配合最為重要。 」

生產力局今年4至5月進行了《香港未來工作與技能》問卷調查,以探討香港企業實踐遙距工作上的困難。調查結果顯示,僱傭雙方對混合辦公模式取態正面,但數碼技能和資訊科技知識不足、電腦及相關硬件不足將成為挑戰。

馮嘉寶指,員工在適應混合模式及數碼轉型上仍有困難。82%受訪者表示需要提升個人的科技知識及數碼技能,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技術等,逾8成員工期望企業能安排有關培訓,以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可見,企業及員工培訓成了職場新常態下重要一環。

「生產力局相信混合工作模式會是未來職場新趨勢,但企業必須與時並進,靈活變通地落實彈性工作安排,吸引及留住人才。同時要好好裝備員工的需要數碼技能及軟技能,以迎接未來挑戰及變化,達致整體生產力的提升。僱主亦要促進員工之間的溝通和 互動,加強對員工信任,創造新的工作文化。」馮嘉寶說。

僱主成為轉變的「催化劑」

對企業管理層來說,在數碼化年代,未來職場更要求擁有科技及數碼技能的人才。馮嘉寶以《世界經濟論壇報告2020》闡述,「未來5年行政人員或將面臨被淘汰,8,500萬個工作崗位將被機器取代,但科技同時將創造9,700萬個新工作崗位,學習人工智能、大數據及機械人技術等科技技能成為大勢所趨。 」 因此她認為僱主對員工需要「軟硬兼施」,一方面使其具備ABCD及R技 能,即A(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Blockchain,區塊鏈)、C(Cloud,雲端系統)、D(Big Data,大數據)、R(Robotics,機械人技術),另一方面使其擁有良好溝通技巧及批判思維等軟能力,以增加競爭力。「僱主要成為這種轉變的『催化劑』,了解員工在數碼化下的欠缺及需要的技能,增撥資源支持員工培訓,提升員工質素,長遠令公司的發展有正面影響。 」

關注員工身心健康

徐玉珊則認為,疫情加速了數碼轉型,而混合式工作重塑了人才對於企業的要求,新工作模式將會成為吸引數碼時代下人才的一種方式,在人力短缺之下,吸引更多嚮往混合式工作的人才。另外她又說,在疫情之下,人力資源部門的焦點有所改變,將員工的健康和福祉視為最重要的優先事項,「而當混合式工作成為疫情下的新常態,企業的角色不應只集中於數碼轉型,而是要擴展到員工的全方位身心健康狀態,整合掌握員工協作、培訓學習及身心健康等,展現出企業獨特的文化,重新構思及塑造員工的整體工作體驗,以廣納優秀人才。」

(系列2之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