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震、梁嘉恒、周宇銀

傳統上經濟學家所主張的「資本主義」,目的是追求股東利潤最大化。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要講求效率與降低成本,務求在最短時間內賺取最大利潤。然而,追求直接、具體、短綫的價值令不少企業經營者忽略了間接、無形、長遠,甚至是未來的價值。特別在全球新冠病毒疫情下的「生存之戰」,更突顯出企業如何在其發展及對社會影響間取得平衡的重要性。

因此,疫情是危機,是警醒,也是催化劑。部分商界領袖開始「自覺」,有系統地深化CSR工作,在企業決策上作更全面考慮,甚至改變股東盈利至上的傳統資本主義核心價值,轉而探索以「自覺資本主義」(Conscious Capitalism)為發展方向的可能性。

企業不應只追求利潤為目標

「自覺資本主義」主張企業不應以股東獲利為唯一目的,而是充分考慮顧客、員工、供應商,以至社會及環境等各方持份者的利益。用一個比喻來解釋,企業的利潤就是人體中的血液。沒有血液,人無法生存,但是人的生命意義不在於血液。同樣地,利潤提供企業長久經營必要的資源,但是企業的目的不應只在於追求利潤。

Whole Foods Market成立之初,便訂立致力為社區居民提供最優質天然食品,並善待員工及合作伙伴的企業信念,因此在經歷天災後得到援手。可以說,沒有居民及員工的支持,Whole FoodsMarket早在29年前或已倒閉。

天災激發企業挺身而出

天災正是體現「自覺資本主義」價值的契機,以往世界各地一旦發生重大天災,全球企業都會肩負起應變的角色,例如今次疫情,法國最大時尚集團LVHM品牌便宣布暫停香水生產綫,轉為生產酒精、消毒液,並捐助醫院等醫療機構;美國亞馬遜也宣布將優先遞送防疫相關物品;而汽車公司特斯拉、福特、通用等也宣布生產呼吸器。

又如2011年日本311地震時,由於3月份天氣仍然寒冷,當地超市及機場除了用水車供給災民食水外,亦為他們提供熱水泡浴。此外,有大型綜合企業在東京舉辦賣物會,售賣由受災地區居民製作的產品,以協助他們重建家園及社區,更增設義工假期及義工住宿津貼,支持員工到受災地區參與義務重建工作。

2011年日本311地震,不少企業發揮社區互助精神,為受災人士提供支援。

要實踐「自覺資本主義」,企業需要在賺取利潤之上,定立一個更崇高的目標,同時要在內部建立關懷文化,強調團隊信任與合作的精神,令員工工作更有滿足感和喜悅,並相信企業能為所有人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源於美國的「自覺資本主義」屬於自覺性運動, 由商界領袖帶動,現時在亞洲以外的地區比較盛行,Conscious Capitalism Inc.每年都會在美國舉行CEO高峰會及一系列研討會,參加者包括企業家、創業者、投資人及CSR專才在內的一眾「自覺領袖」(Conscious Leader)。同時,該會在世界多個國家亦設有分部,疫情期間更每天安排網上研討會系列,讓世界各地的商界領袖交流意見及抗疫經驗。

受惠者與推動者──Whole Foods Market

談到「自覺資本主義」,不得不提Whole Foods Market這間全美最大的天然有機食品連鎖超市及其創辦人John Mackey。John是「自覺資本主義」的重要推手,在管理企業方面身體力行外,早於2007年便成立非牟利機構Conscious Capitalism Alliance(現為Conscious Capitalism Inc.),更出版了《品格致勝:以自覺資本主義創造企業的永續及獲利》一書。

經營全美最大的天然有機食品連鎖超市的John Mackey,是最熱衷推動「自覺資本主義」的企業家。

John於1978年創業,1980年在美國奧斯汀(Austin)開了第一間Whole Foods Market,但好景不常,1981年一場嚴重水災摧毀了整個城市,超市亦不能倖免,所有貨物及設備都浸於水中,當時John由於沒有買保險而損失慘重。就在徬徨無助之際,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

一批批當地居民接二連三出現,他們穿上工作服,並帶同水桶與拖把,和超市員工一起努力清理店面。其後,這項重建超市的「義務工作」每天吸引數十人前來幫忙,令超市最終在28天後重開。其後,John深受不離不棄的員工、顧客及合作伙伴所感動,因而在管理上致力推動「自覺資本主義」,以顧客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為理念,認為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要回饋社會。舉例來說,超市員工購買公司商品可得到20%的折扣,也有不少員工獲公司派發認股權。另外,John也規定公司的管理階級年薪不能超過所有員工平均年薪的19倍;他甚至以身作則,在2007年開始,只拿象徵式1美元年薪。

很快被譽為「有機食品界Google」的Whole Foods Market,分店數目和盈利節節上升,成功在1992年於美國上市,2017年6月更獲Amazon以137億美元高價收購,並由John繼續出任CEO。

結語

在全球日益重視可持續發展的趨勢下,愈來愈多商界領袖,正在追求業務增長之餘,實現更崇高的價值,並思考以社會持份者為導向的營商策略。縱然「自覺資本主義」與「創造共享價值」(CSV)、企業社會責任(CSR)等,或許出發點或內容細節上有所不同,但都有着一致的目標──鼓勵企業同時實現商業增長與社會價值的雙重目標。

此一「疫」,商界領袖應視之為危中有「機」──一次從「股東至上/商業盈利為先」轉化至「持份者至上/社會價值兼得」的機遇,發揮更多靈活運用資源支援員工、社區及環境的點子,加入成為「自覺領袖」的一份子。

(系列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