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周宇銀  

對很多人來說,吃到自己喜歡的食物,就可謂是一種幸福。美食不但能充飢、提供身體所需,還有治癒功能,能令人感到幸福。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患病時「冇啖好食」的痛苦,但對有吞嚥困難/牙齒狀況不佳的長者來說,每日每餐都「冇啖好食」,試想一下,這樣的日子會令晚年生活失去多少樂趣呢!社會不斷強調樂齡生活的同時,政府及各界又可怎樣在「食」方面真真正正關懷長者需要,令他們在晚年仍享有生活尊嚴和情趣?

很多長者的一日三餐,是家人自製或安老院舍提供的碎餐或「糊餐」(俗稱糊仔),這些食物的問題在於賣相既不討好,味道又清淡,難以引起食慾,反令他們愈食愈瘦,營養不足。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生活質素亦隨之下降。不過,近年本港「軟餐」(食物口感軟化,但能保留食物形態及色香味)市場開始逐漸擴大,一眾長者終於有口福了!

餐廳設軟餐菜單 客人平等享美食

軟餐的概念源自日本80年代研發的「介護食」(軟餐別稱),逐漸吸引各大小食品製造商加入發掘這個市場。預先煮好的包裝軟餐更有多種選擇,精緻之餘味道又多元化,一般超市、便利店均有出售。2017年,吉野家亦進軍「介護食」行列,推出「吉野家軟食系列」預製食品,銷售對象主要是醫院、安老院舍及其他護理相關公司,讓長者在家也能享用到招牌牛肉便當。

此外,亦有不少食店和餐廳推出軟餐,讓長者享受與家人外出用餐的樂趣。位於銀座的輕食咖啡店「nu dish Mousse Deli & Café」設計了多個系列的「慕斯料理」,法國餐廳「半蔵屋」(HANZOYA)與醫院及製藥廠合作,推出適合吞嚥困難人士的全套菜單,讓餐廳所有客人都可以平等地享用法國料理。

「食倍樂」製軟餐 長者重拾進餐樂

日本的經驗對本港的軟餐發展甚具參考價值。近年本港出現為護老院舍提供軟餐的食品生產商,並開發出生產綫。另外,坊間也推出不少軟餐烹飪的課程,教授看護者製作精緻又健康的軟餐。

本地慈善機構聖雅各福群會推出了名為「盛饡Graceful Meal」的家居精緻軟餐,有魚有肉有菜,菜式含豐富纖維素,助長者消化及排便,且簡單翻熱即可食用。

另一本地企業「文化村」,從日本引入食材軟化劑「食倍樂」,製作各式各樣的軟餐食品。文化村企業策劃總監文慧妍指,「食倍樂」可塑性很高,它不會改變食材原本的味道和顏色,只令食物質感變軟,減少長者用餐時誤嚥及嗆咳的機會,且適用于任何食物。「只要將煮熟的食品弄碎,再加入酵素,配以攪拌、加熱及塑形三大步驟,5至6分鐘就可完成一份軟餐,製作過程毫不複雜。」安老院廚師積極把「食倍樂」融入各式各樣的菜式中,大時大節更製作時令食物,例如聖誕節有聖誕火雞,新年有湯圓及蘿蔔糕,端午節有糉子。文慧妍指,消費者對產品評價十分正面,「不少長者家屬表示,長者食慾增加,吃多了,也增了磅;更有院舍同事指長者因此變得更開朗。」

本地企業「文化村」從日本引入食材軟化劑「食倍樂」,將攪碎的固體食物,利用酵素轉化為軟滑的啫喱狀食物,縱使叉燒飯也可輕鬆製作。

軟餐市場前景佳 商界宜着力開發

根據香港大學教育學院的一項調查指,約6成院舍長者及4成日間中心長者有吞嚥問題。但可惜的是,現時市面上針對相關問題推出的產品仍在少數。

有時一家人外出用饍時,長者的選擇往往有限,茶餐廳、酒樓、高級餐廳等可否提供軟餐,讓一家大小在點餐時各獲所需?愈來愈多長者入住安老院舍,食品製造商可開發的市場其實十分龐大,他們又可否考慮生產軟餐供應院舍所用,甚至將之推出市場,在超市售賣,讓有需要的人都可方便獲得呢?現時雖有見坊間推出軟餐烹飪課程,但數量不多,且課程多集中於蔬菜類烹飪,未夠多元化。

很多長者因各種健康及生活問題影響心情,變得不愉快。商界各類企業可深入研究市場情況,借鏡日本經驗,讓本港長者重拾進食樂趣,滿足地說一句:「終於有啖好食啦﹗」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