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吳曼詩、劉麗麗

香港與其他先進經濟體同樣面對人口老化帶來勞動力短缺的問題,縱然香港的長者勞動人口參與率在過去十年間有所增長。然而,有關數字與國際其他經濟體相比仍相對較低,有進步空間。比如本港的長者勞動人口在2018年的參與率為11.7%,仍略低於2017年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經濟體的平均值14.8%,亦明顯低於美國(19.3%)、日本(23.5%)、新加坡(26.8%)、韓國(31.5%)。

善用高齡勞動力 多國成功緩解勞動人口短缺

海外各地政府及機構一般採取多管齊下的方法促進長者就業,包括增加工作誘因、支援僱主聘請中高齡人士,以及提升長者的就業能力等。其中美國於2022年便將領取全額社會保障退休福利的正常退休年齡調高至67歲,而延後領取福利金者(最高至70歲)每年更可增加相關金額(每年+8%),這不但有助消減長者提早退休的誘因,緩減他們的經濟憂慮,更可促進持續勞動、分階段退休,甚至轉換就業跑道。 向來以鼓勵銀髮族持續貢獻社會為宗 旨的美國熟齡就業媒合平台Experience Corps,致力協助轉介各界的熟齡人士到社福或政府機構工作。平台不但在全美31州設有據點,在加拿大、智利、丹麥、意大利、南韓、英國、澳洲、荷蘭均有海外的合作夥伴,主要項目有協助即將退休人士轉入非營利機構工作的「安可夥伴計劃(Encore fellow)」、跨年齡交流的「世代對世代行動(Gen2Gen)」等,過往亦成功與國際企業如Intel、IBM等合作,為旗下即將退休的專業人士轉入非營利機構工作。受助長者被安排到適合自己專業的機構服務之餘,每月更可領取類似薪資的補助。

日本作為全球「第一長壽之國」,人口老化問題與香港相若,更面臨着嚴重的勞工短缺問題。為此,政府及商界積極研究對策善用可勞動人口,包括推動中高齡人士重投勞動市場,隨着日本政府於2021年實施《高年齡者僱用安定法》修正案,訂立出7項高齡人士工作友善措施,包括廢除屆齡退休制、規定企業有義務回聘等方式,為有意持續工作的長者提供工作機會至70歲。新規定僅鼓勵企業為相關目標「努力」而不具強制性,其中吸引到日本家電零售商野島(Nojima)積極迎合法案,允許企業員工年過65歲後,繼續以1年期合約工作至80歲,甚至僱用80歲或以上新員工。這些員工只需每周工作4天、每天5小時,便可以獲得合理待遇月薪(逾8千港元)。

在同樣面臨人口少子化問題的德國,當地政府早已關注勞動力高齡化趨勢,將法定勞工退休年齡推遲至67歲,並且由官方帶動企業、社會推動友善中高齡員工的措施。在當地主力製造及生產高級汽車的國際車廠BMW,近年積極推動提升中高齡員工生產力的計畫「Today for Tomorrow」,善用中高齡員工維持企業生產力,並且創造一個符合各年齡階層需求的工作環境,包括改變職場環境上的設備、細節,從而減少員工受傷機率,更聘來物理治療師定期在工場指導員工進行保護關節的體操和氣功,關顧員工身心靈健康之餘,亦有助提升工作效率及產品品質。因為中高齡的資深員工技術純熟、個性穩重、對公司忠誠,非常適合高級車廠等生產構造複雜的高階產品,最終為企業及員工帶來雙贏局面,促使其他當地車廠效法。單從2010年計起,BMW工廠員工的平均年齡便由43歲提高到46歲,50歲以上員工的比例亦從原來的三成大幅增加到一半以上。

後記

時代不斷進步,退休制度也需要作出改變,以適應新世代的長者。不論是海外的經驗,抑或本地企業的實踐,我們也不難看到延長甚至取消退休年齡限制對於員工、企業以致社會有多重正面作用。年齡不再是退休的界限,本港的企業是否需要回應社會的需求而開始逐步轉型,打破退休年齡界限,讓銀齡一族為企業注入新力量?

(系列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