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人口老化,香港正面對着社會老齡化帶來的各種挑戰!很多在職「照顧者」在工作和照顧家人之間承受着雙重壓力,他們會感到無助與困擾,所以同樣需要支援和協助。現時,除社福機構會提供相關的資訊和協助外,不少企業透過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協助有需要的員工及其家人;亦有物業管理公司擔當橋樑,致力把樂齡護老訊息帶進屋苑,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受惠。

彈性工作安排 讓員工安心工作

九巴傳訊及公共事務部主管簡學悕(Kenny)指出,現時九巴約有12,000名員工,當中約9,000名是前綫車長。為配合不同員工的家庭需要,九巴特別提供多種工作安排,包括彈性上班時間及行車路綫等。Kenny表示:「我們車長的工作編制包括全職、5天工作制、半職及時薪等不同類別。對於照顧者而言,半職工作會較適合他們,每天工時為6小時,上班工作時間安排在下午2至3點,照顧者可以利用上午時間照顧家人,或先把家人安頓在託管中心,然後再上班。另外,員工可按需要申請調派至鄰近其居住區域的車廠及輪班更份,只要做得到,我們都會盡量配合。」

Kenny強調,彈性安排並不會影響到巴士服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反而可達到雙贏局面,「為員工提供彈性上班時間,讓他們可以安心工作,對公司來說是雙贏。」

九巴傳訊及公共事務部主管簡學悕表示,若企業能配合員工的家庭需要,提供一個安心工作環境,可達致雙贏效果。

除彈性工作時間外,九巴亦為有特殊需要的員工提供停薪留職方案。該方案允許員工停薪留職3個星期,並在需要時可以延長至半年。這樣的安排讓員工可以先專注家庭責任,更不會突然辭去工作。九巴通過提供這樣的支援,展現了對員工福祉的關注,同時也體現了企業的人性化管理。

政策延伸至社區 助尋失智長者

除內部政策外, 九巴更推己及人,推出「尋耆跡」計劃,利用龐大的車隊網絡以及先進系統,協助市民尋找走失的長者,成為全港第一間推出這項措施的公共交通服務機構。Kenny稱,計劃旨在支援患有認知障礙症的人士和其照顧者,提供協助尋人的服務。

「家屬只要向我們提供長者的八達通卡號碼,我們可以將號碼輸入八達通收費系統,如果該長者曾經使用八達通乘搭我們的巴士,該巴士的車長便會在駕駛室收到提示。此外,熱綫同事和電台同事也將同時收到短訊,顯示當刻巴士的位置、路綫、拍卡時間和衛星導航位置,目的是協助家屬盡快找回走失的長者。受過訓練的車務督察亦會盡快找出該巴士和到場進行支援,陪伴長者直到家人到場,以確保長者的安全。我們希望讓照顧者知道,其實有很多企業都非常關心並支援他們,讓他們不會感到孤單。」

九巴「尋耆跡」計劃透過八達通號碼尋找走失的長者,是全港第一間推出這項措施的公共交通服務機構。

以人為本 致力締造共融友善屋苑

根據關注殘疾人士照顧者平台的《殘疾人士照顧者對家長/親屬資源中心服務意見》及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下稱社聯)的《照顧者喘息需要研究》調查指出,大部分在職照顧者對未來的照顧工作毫無準備,且對社區提供的免費資源缺乏了解。為了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社區資源,華懋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下稱華懋)與社聯合作,以大圍金獅花園二期為試點,透過不同方式連繫社區伙伴,如培訓、教育講座、社區博覽等,讓大眾認識社會資源,把資訊及服務帶「入屋」。

華懋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監董治(Samuel)表示,他們特意選擇金獅花園二期主因該屋苑有不少長者住戶。透過社區伙伴的協作,以及屋苑物管處擔當橋樑的角色,從而引入合適的資源,能更迅速及全面地支援有需要的住戶,使他們更有效地應對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華懋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監董治表示透過社區伙伴的協作,以及屋苑物管處擔當橋樑,能迅速有效地支援有需要的住戶。

Samuel稱:「集團一直秉持着以人為本的理念,堅守3Ps的核心價值,即兼顧人(People)、繁榮(Prosperity)、環境(Planet)的發展。此外,我們注意到旗下不少屋苑都面臨老齡化的趨勢,很多年老住戶都反映社區設施不足,日常生活上面對各種困難。作為管理公司,我們應該提升屋苑的設施及服務,為住戶提供一個宜居的環境。」

上月,華懋於金獅花園舉行首個社區資源博覽,Samuel看到很多不同的社福機構參與,住戶反應熱烈,足證現時住戶對這些支援服務需求非常殷切,「當日吸引到屋苑以外的人專程前來參與,也有很多由子女陪同參觀。我們就是要把這些支援服務和相關資訊帶進屋苑。作為管理公司,我們希望可以配合現時政府推行的居家安老政策,提升屋苑內的設施和服務,讓居民可在最熟悉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長者可以親身試用由賽馬會「a家」樂齡科技教育及租賃服務所提供的輪椅、組合斜台、餵食機等樂齡科技用品。

善用資源與渠道擴大傳遞資訊平台

Samuel提到,集團旗下有不少屋苑樓齡已超過30年,住戶亦開始出現老齡化。為應對這個情況,管理公司針對長者和有需要的住戶推出各種措施。他們善用屋苑內的公共資源向住戶傳遞各種相關的資訊,如大廈大堂的告示板、電子顯示屏等。「為鼓勵和協助獨居、行動不便的長者進行健康監察,早前屋苑添置身體質量指數(BMI)測量機和血壓計,方便住戶可以隨時使用。員工也接受了培訓,在不同情況下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協助,另教導住戶下載『醫健通』手機應用程式,只要輸入健康數據,就能輕鬆進行自我健康監測。」

專業人士接受邀請為屋苑居民舉辦講座,分享健康資訊。

是次成功的合作經驗鼓勵他們在未來與更多非牟利機構和私人機構合作,產生協同效應,提升服務水平。「香港的物業管理公司是時候跳出舊有的模式,除基本的管理工作外,同樣需要照顧住戶不停轉變的需求。是次與社聯及其他機構合作的成功經驗,期望能成為業界的榜樣,一同實踐這樣的服務理念。」

Samuel提議,可以利用大堂的告示板或電子顯示屏等作為資訊傳遞的渠道。

總結:共建友善職場

兼顧照護及工作並不容易,不少的在職照顧者都因為照料家庭而離職,被迫與職場脫節。企業若能提供照顧者友善的工作環境,實在有助在職照顧者平衡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躍躍欲試的企業,可嘗試滙聚社區資源,讓員工更便利地取得照護資訊,亦可透過舉辦工作坊或社區博覽,進一步加強員工對照護角色的認知,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成為照顧者;而欲多走一步的企業,可以探索其企業業務的特點,發掘能夠充分利用企業專長並同時滿足社會需要的解決方案。這舉措不僅能夠推動企業的發展,還能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達到雙贏的局面。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