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嚥障礙是不少長者、中風人士及其他病患者遇到的問題。根據香港大學的研究,約6成居於院舍的長者有不同程度的吞嚥障礙。社聯自2017年開始積極促進「照護食」的發展,坊間近年亦出現不同類型的「照護食」產品。但香港現時並沒有採用統一的「照護食」標準,市場上不同機構及供應商所使用的準則或標示各有差異,令患者和照顧者無所適從。縱使海外有一些「照護食」的標準可供參考,這些標準如何應用於香港常見的食材或菜式,卻鮮有探討。事實上,社聯於2019年的調查亦發現,超過8成的院舍及家居照顧者均期望有更清晰的「照護食」標準及指引。

有見及此,社聯聯同香港中文大學食品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教育學院吞嚥研究所,制定本地化的「照護食」標準指引。社聯與兩間大學以「國際吞嚥障礙飲食標準」(IDDSI)為基礎,附加科學化的數據及本地適用名稱,並提供烹調本地照護食食物及菜式的指引,為食物生產者、使用者及照顧者提供「照護食」標準指引。

此框架有3大特色︰(1)以科學化的數值制定不同「照護食」的等級,包括食物的軟硬度、黏着度及凝聚度。這些數值彌補了目前IDDSI的不足;(2)輔以其他描述,例如適用者的生理狀況、食品狀態等,讓生產者及照顧者更容易掌握不同食物等級的差異;(3)提供烹調範例,簡述製作各類等級食物所需的時間、基本技巧等,這亦有助家居照顧者掌握技術。

社聯已訂立「照護食」標準指引的初步框架,包括下表7大元素,最終的「照護食」標準指引將於明年下旬正式發布。

統一的照護食標準指引有助業界發展,推動健全及可持續發展的「照護食」市場環境。這指引可為照護食使用者、照顧者、院舍、生產商等不同界別在製作及購買照護食時提供依據。在照護層面,讓使用者、照顧者在指引下能夠有信心選購合適的產品,改善復健情況。在服務層面,亦有助食品生產商、機構標準化製作照護食品的流程。此外,社聯亦成立了「照護食專責小組」,邀請來自學界、醫護界、社福界、商界等代表,就此「照護食」標準指引以及項目的未來發展提供專業意見。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行政總裁蔡海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