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梁嘉恒

現時本港社企發展如雨後春筍,服務涵蓋生活多個範疇。不過坦途總有開路人,要數本港社企的先驅者,和富社會企業會長暨和富塑化集團主席李宗德博士,必佔一席位。被問到積極發展本港社會服務的原因,他堅定回答:使命感。

「我廿多歲加入扶輪社,至今已經38年。」曾於1989至90年擔任國際扶輪社3450地區總監的李宗德博士表示,由於經常參與扶輪社的活動,使他累積了不少服務社會的經驗和知識,「這啟發我構思更深層次的社會服務,並視之為一種使命,時刻希望做得更好。」

樂當先鋒 提倡「企業化」

在90年代,他努力思考自己在社會服務上的「興趣」,以及怎樣令社會服務更具效益。「香港一直不乏社會服務組織和NGO,若我的定位或服務跟他們相同,便沒有甚麼價值可言。要做,就得做先鋒。」因此李博士嘗試把企業管理融入社會服務,稱之為社會服務「企業化」,從參與者化身為籌劃人。

第一個嘗試在1996年,李博士在九龍塘成立頌恩護理院。「成立護老院既因為父母的啟發,亦與當時的社會需求有關。」他解釋,其父母為創業家,曾經營家庭式護老院,促使他思考如何提升本港護老服務的成效,「而且當時市民對專業護老服務的需求愈來愈大,護老院亦向『買位』的方向發展,故我決定引入企業營運模式,希望為護老服務帶來轉變。」

九龍塘的頌恩護理院,是李博士把社會服務企業化的第一個嘗試。2004年,另一家頌恩護理院於藍田德田村開辦。

企業化管理,加上獲具備專業醫護知識的朋友協助,頌恩護理院能夠把資源更有效地運用在服務對象身上。李博士謙稱,他對護老院的運作認識有限,其角色是提供營運建議,不過事實證明,他的企業化策略成功兼顧成本效益與服務水平。2004年,頌恩護理院成為全港首家獲得社會福利署私營安老院舍服務合約的護老院。

創造社會價值 由使命支撑

此後李博士在社會服務投放的精力愈來愈多。1997年,他創辦和富慈善基金及和富社會企業,並逐漸把社會服務的焦點從長者擴展至青少年,先後設立蒲窩青少年中心和香港青年學院。2002年,和富社會企業於天水圍開辦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成為該區第一所直資小學,再次體現李博士「做先鋒」的想法。

2002年開辦的和富慈善基金李宗德小學,是天水圍區內第一所直資小學。

目前,和富社會企業的服務涵蓋社區、環保、長者及青少年等多個範疇。從事多種社會服務,同時營運多家社企,李博士直言成功關鍵始終在於清晰目標和仔細規劃,如事先選擇合適的營運模式,並考慮相關服務能否為社會創造價值。「以我們的服務為例,並非所有項目都以非牟利方式營運,就像頌恩護理院便以私營模式經營,原因之一是我們期望以自己為實例,推動更多私營護老院取得社會福利署私營安老院舍服務合約。」

因此,對於近年本港社企發展蓬勃,李博士認為是好事,惟他強調,社企沒有專利,不少非牟利機構以至商界也一直熱心提供社會服務。「採用何種服務模式並非重點,最重要是經營者有沒有使命感。一旦找到使命和角色,並擁有所須的能力,自然有辦法就所關注的議題回饋社會。」

冀建溝通平台 促各界合作

談到未來的發展方向,李博士強調,和富社會企業將繼續發揮社會服務平台的角色,連繫不同的持份者,集思廣益,再以高效益的管理模式營運社會服務。「我們期望跟不同機構合作,產生協同效應,合力發展社會服務,為更多人注入正能量。」

李博士又寄語一眾服務使用者,應以尊重、包容的態度共同推動本港社會服務的發展。他解釋,凡事總難一步到位,現時不少社會服務都有進步的空間,故和富社會企業期望建立溝通合作的平台。「相比部分海外地區,港人應慶幸香港的社會服務仍有能力和機會做得更好,因此應把握機遇,凝聚共識,共同推動社會服務的發展。」

後記:企業家的社會熱誠

作為香港社會企業家的先驅,李博士可謂見證並推動着本港社會服務的發展。在訪問中,他對時下社會服務的發展多有深刻評價,再加上那份着緊的態度,不但展現了企業家的創新精神與高瞻遠矚,也令人感受到他對社會服務以至公益事業的熱誠和投入。相信隨着更多商界人士在社會服務上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使命,本港社會服務的發展將更上一層樓。

李宗德小檔案

李博士是本港著名的慈善家和社會企業家,早年加入國際扶輪社,服務至今38年,曾出任該組織地區總監。1997年創辦和富社會企業並一直出任會長,致力以企業模式提供社會服務。先後擔任多項公職的他,於2013年獲政府頒發金紫荊星章以表彰其貢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