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朱震、劉麗麗 編輯:梁銚玶

有人說人力資源是推動CSR的核心關鍵,在金融機構任職人力資源副總監的林慧芬非常認同這個看法。她解釋,「推行CSR當中,『人』擔當一個重要角色,人力資源部門是聯繫各方的重要橋樑,將管理層和不同職級同事之間的關係拉近,由上而下、由內而外宣揚公司在可持續發展、CSR的理念。」

林慧芬:連繫企業內外 宣揚可持續發展理念

林慧芬(右)及社責項目助理余頌欣。

推行CSR當中,「人」擔當一 個重要角色,人力資源部門由上而下、由內而外宣揚公司在可持續發展、CSR的理念。

人才是每一間企業成長和創新的關鍵,林慧芬以自身為例:「CSR是我們企業的文化之一,作為人力資源部門,我們很重視人才發展、培訓及可持續發展。」她指人力資源部門亦在關懷員工政策上實踐CSR,透過積極了解同事的需要,推動不同的僱員友善措施、家庭友善措施,強化企業品牌。

融入企業文化 影響日漸提高

要將CSR核心價值融入公司文化,需要管理層重視和積極參與,林慧芬指可持續發展與公司的價值、業務息息相關。「我們的業務— 強積金和退休金是退休保障制度的重要一環,涉及長達數十年的投資,所以我們十分看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亦令我們對客戶和社會抱有使命感,推動我們更積極提倡ESG(環境、社會及公司管治)。」林慧芬回顧這10多年的經驗,有感CSR項目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影響愈來愈大。

隨着近年愈來愈多與CSR有關的概念和實踐案例出現,林慧芬指不同機構對CSR、ESG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並因應機構的目標、規模、資源而有不同做法。林慧芬以公司為例,在2003年成立「企業社責委員會」負責策劃、組織和推動CSR的工作,由不同部門的同事自發參加,關注青少年發展、長者生活、僱員友善工作環境、保護環境及慈善捐款範疇,亦成立「愛心動力義工隊」執行義工服務;2020年更成立ESG工作小組,定期與各部門主管評估和管理公司ESG事宜,全方位履行CSR,成為企業公民。除此以外,她也表示近年多了機構成立專責部門、增設專責工作崗位:「CSR相關工作崗位在職場上也開始普及。」

增設職位 予年輕人發展空間

林慧芬也留意到不少年輕世代會選擇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企業,她指面試時也有不少應徵者是因為公司重視CSR的文化而來。林慧芬相信CSR相關職位對年輕人來說,有很大發展空間,亦富有意義,今年公司透過參加「專業創未來計劃」,聘請了一名上屆大學畢業生余頌欣(Joanne)為社責項目助理,協助推動不同的CSR活動。

除了自己實踐之外,期望能夠感染更多身邊的人推動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希望繼續從事CSR相關工作,令社會變得更美好。

Joanne大學時期修讀的Sustainability in Fashion為她埋下了一顆「種子」;而公司濃厚的CSR文化薰陶,以及與不同NGO合作和交流的經驗,則是滋養「種子」發芽成長的養分。「除了自己實踐之外,期望能夠感染更多身邊的人推動可持續發展,所以我希望繼續從事CSR相關工作,令社會變得更美好。」Joanne的例子,正正演繹了CSR理念的薪火相傳。

盧永鴻:CSR人才短缺 從源頭起增加供應

企業管理層要認識和了解CSR,才可以將CSR有效地融入企業發展策略,審視CSR的成效,幫助企業可持續發展。

隨着港交所規定所有上市公司需要提交環境、社會、管治(ESG)報告,愈來愈多企業需要CSR方面的人才。「從前企業可能指派普通一位員工負責CSR的工作,現在則會由專人或專責部門負責。」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盧永鴻教授認識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在他們口中得知CSR相關部門的人才非常短缺,略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在人才市場上很搶手。

隨着港交所規定所有上市公司需要提交環境、社會、管治(ESG)報告,愈來愈多企業需要CSR方面的人才。「從前企業可能指派普通一位員工負責CSR的工作,現在則會由專人或專責部門負責。」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商業可持續發展中心主任盧永鴻教授認識不少企業管理人員,在他們口中得知CSR相關部門的人才非常短缺,略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員工在人才市場上很搶手。

CSR帶來了一個新興的工種,但本港能夠勝任的人才供不應求。回歸問題的核心,人才從何而來?盧永鴻教授坦言,本港商學院在課程設計上相對保守:「CSR作為相對新興的概念,暫時仍未有系統化和全面的課程,亦較少大學將CSR訂為商學院的必修課,一般也是放在商業道德(Business ethics)、可持續投資(Sustainable Finance)等範疇中簡略提及,而非管理、策略層面。」

加快步伐 籌組協會提供課程

在企業中負責CSR相關工作的門檻是大學畢業,但大學一途「此路不通」,惟有另尋出路——在職培訓。盧永鴻教授指不少人也是入職後接受公司的培訓,邊做邊學,同時也有人會報讀坊間的相關證書課程。「這些課程比較重於實踐和針對性,例如聚焦ESG報告、ESG投資等,往往比較零碎,未能為大家帶來一個完整的知識構圖。」

盧永鴻教授亦提到,近年海外院校開始出現商業可持續發展管理碩士課程這類與CSR相關的課程,亦有行業組織推出不同的認可證書課程,可見世界各地開始加快CSR專業化的進程;反觀香港暫時未有相關的行業組織,所以盧永鴻教授亦正聯同業界籌組可持續發展專業協會(Sustainability Professionals Association),為業界提供資歷架構及組織相關的培訓課程,支援業界建立專業的企業可持續發展團隊,令CSR邁向專業。

持續進步 逐步走向專業化

CSR相關工作,一如20多年前的人力資源管理,要逐步走向專業化,任重而道遠。「長遠而言,商學院、社會科學院也需要開辦相關的課程教導學生CSR的知識,但由於此為新興課題,着力研究這方面的學者不多,要有合適的師資授課,仍需要時間。」盧永鴻教授如是說。

縱使CSR系統化、走入校園仍有一段距離,但業界在監管機構和社會大圍環境影響下,CSR的進步非常明顯。「香港企業可持續發展指數自2015年推出以來,企業的平均分數由第一屆的41.75升至第五屆的57.54,近兩屆更有多個企業獲90分以上,反映企業在可持續發展工作上的明顯進步。」盧永鴻教授指近年愈來愈多人提及CSR、可持續發展、SDG、ESG、CSV等概念,但他們很容易混淆,並認為新興的理念才是需要更加重視。盧永鴻教授強調,CSR是宏觀的基礎概念,而CSV、SDG、ESG,都是其中的實踐方式;企業管理層要認識和了解CSR,才可以將CSR有效地融入企業發展策略,審視CSR的成效,幫助企業可持續發展。

結語:你準備好成為其中一份子了嗎?

企業要拓展任何項目,都需要注入人才。經過近20年的耕耘,很多企業已成立專責的部門及崗位,更有系統地實踐CSR,並向可持續發展企業的目標進發。再過10年或20年,或許每一間香港的大中小企業, 都會有專責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崗位,而這範疇方面的人才將成企業爭相羅致的對象。

企業員工對工作的期望,不只在薪酬回報、發展前景方面, 亦會考慮企業的宗旨是否與他們接軌,營商手法是否與社會需要同步等。 正在擇業階段的年青人,你會考慮加入CSR行列,成為另一個新時代的「繼承者」嗎?在各行各業具有豐富經驗的專才,你又有否想過轉換跑道,成為引領CSR邁向另一階段的「變革者」?

(系列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