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劉麗麗、吳曼詩

青年人由學校到職場,要適應新環境並不容易。對於特殊學習需要(SEN)青年來說,這個過程更艱難。雖然我們的社會日益提倡共融和多元化,但實際上SEN 青年在職涯上卻更容易碰壁,難以發揮所長。要正視SEN青年求職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了解認識SEN特徵  幫助融入主流

SEN的譜系廣泛,包括身體障礙、智能障礙、語言障礙、行為及情緒障礙、自閉症譜系障礙、多重障礙等6個方面,SEN學童的學習能力和程度也很不同。隨着融合教育的推動,SEN青年人有向上流動的機會。他們的認知與一般人無異,但在他們離開學校之後,投身社會時,卻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商界認知不足  SEN人士難以融入職場

籽橋社創辦人蔡群力是一位SEN家長,眼見女兒由學校走到職場時面對種種挑戰,促使她成立籽橋社,在SEN青年踏入社會時的最後一公里路提供助力,讓他們較容易和順利地找到工作。蔡群力認為現時商界對SEN的認知未及全面:「SEN的覆蓋範圍廣泛,各譜系中的差別也很廣,不同SEN人士有不同的特質和需要。提到傷健共融,不少僱主雖願意支持,但礙於認知、資源或時間所限,他們難以發掘SEN人士的實際工作表現,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工作。」

她續以女兒的求職經驗為例:「她做好一切在職面試準備,但面試狹窄的空間令她產生焦慮,忘記了所有的準備。如果面試形式是以觀察為主,留意她能否完成被指派的工作,可能是另一種結果。」

在順利求職後,SEN青年亦需時適應工作環境及壓力。Arron曾經在便利店、餐廳工作,有時客人或同事的指引不清晰會令他做錯事,他因而感到緊張及心律不正,最後因難以適應而要轉工。在籽橋社配對下,Arron獲安排在洗衣店擔任店務助理,雖然節奏急促的工作環境令同事未能手把手教會Arron所有工作程序,但他憑着細心觀察在3 個月內逐步熟悉洗衣店運作,甚至在店面負責收銀,承擔更多工作。

家長難放手  成子女職涯障礙

另一方面,保護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有時家長對子女的過度保護,反而成為SEN青年踏入社會的障礙。有些SEN青年很幸運,家長會發掘他們的長處再作栽培,但有些家長只希望子女從事某些行業,可能因此埋沒了子女的潛力。平等機會委員會委託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進行研究,並在今年6月發表的《香港年輕殘疾人士從求學過渡至工作的研究》中,有幾位受訪社工和導師分享,父母的過度保護妨礙了SEN青年投身社會的進取心,成為子女職涯發展的障礙。蔡群力舉例:「一位過度活躍症年輕人曾表示想應徵辦公室的工作,但他的特質並不適合長時間在固定環境工作。細問之下原來是家長出於愛和擔心,覺得辦公室工作比較穩定和安全。」

(系列1之3)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