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朱震

企業可持續發展(Corporate Sustainability)屬企業經營長遠策略,如能將社會、經濟及環境3項要素融入企業自身發展的策略當中,維持企業與社會各持份者的良性溝通及關係,就能為企業締造更大價值。踏入2020年,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有何主要趨勢值得注意?

趨勢1:10年限期內加快推進SDGs

2020年距離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的期限只餘10年。聯合國表示,目前SDG行動整體而言尚未達到實現原先目標所需的水平。在餘下的10年內,各界必須採取更有力的行動。因此,各國領導人在2019年9月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上呼籲開展「行動十年」(Decade of Action),承諾調動資金、提高國家行動力、增強公私營機構能力,在2030年目標日期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企業在2020至2030這段「行動十年」,應採取更積極的行動;管理層應主動了解及認識17項SDGs目標,再根據自身業務專長,選取特定的目標作重點實踐,例如可考慮以下聯合國建議加強的範疇:消除日益嚴重的不平等現象、增強婦女及女童權能,以及應對氣候緊急情況。

去年9月召開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呼籲開展「行動十年」(Decade of Action),加快SDGs的落實進度。

趨勢2:從「碳中和」到「負排放」

「碳排放」對企業來說耳熟能詳,商界也普遍認同減少碳排放乃刻不容緩。而全球各地學者和專家均認為目標是讓地球每年達到「淨零」排放,代表要對每年排放的碳,進行等量的消除。因此,Carbon Neutral(碳中和)成為近年熱門話題,大型企業亦相繼響應,甚至有企業定下更艱巨的減碳目標──「負排放」,值得各大企業關注。

今年1月,微軟(Microsoft)多名高層宣布微軟計劃在2030年實現Carbon Negative(碳負排放)的目標,並在2050年從環境中去除該公司自1975年成立以來,直接或通過用電排放的所有碳。

今年1月,微軟(Microsoft)多名高層共同於活動上宣布,微軟計劃在2030年實現Carbon Negative(碳負排放)的目標,並提出多項措施及策略。

事實上,任何企業進行生產活動都會產生碳排放,要在生產流程中達成碳負排放,理論上只有一種可能,就是生產原料就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並將之化為具價值的產物,當耗用的二氧化碳多於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碳排放,就是負排放。否則,一般企業要達至負排放,必須事後彌補,例如復育森林、土壤固碳,甚至透過專門技術直接從空氣中捕獲碳等。可見實現「負排放」除了要有周全的策略外,還需要不同範疇的創新技術,有待來自不同行業的企業共同協作。

趨勢3:董事會ESG管治責任升級

回看本地,聯交所《上市規則》規定董事會必須參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事宜,未來更將董事會責任進一步深化。港交所曾表示,大部分抽查的上市公司,其ESG報告對董事會的參與程度着墨甚少;並強調在評估、處理ESG相關風險方面,董事會務必扮演積極主動角色,識別及評估公司的ESG風險及機遇。

聯交所3月初發布《在ESG方面的領導角色和問責性》指南,協助董事會及董事了解和執行在新ESG規定下的相關滙報職責,以支援和改善董事會在ESG方面的領導角色及問責性。

聯交所在2019年12月刊發上市公司諮詢的總結,以修訂ESG指引及相關上市規則條文。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新ESG滙報規定的重點,有不少是針對董事會在ESG事宜上的管治及角色,值得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關注。是次主要修訂加入了「強制披露規定」及刪除「建議披露」。「強制披露規定」包括由董事會發出的聲明,需要披露董事會對ESG管治的監管方針及策略,並對相關ESG管治檢討目標進度承擔責任。新修訂將於2020年7月1日或之後開始的財政年度生效。對董事會而言,未來在ESG及可持續發展議題的投入及責任將會更多。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