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引起的社會問題,一直是全球致力解決的難題,不是想解決貧窮問題,並不是簡單地用收入高低來衡量,貧窮帶來的問題不只是錢,還有人權、保健、教育、醫療等。聯合國於2015年將「消除貧窮」列為可持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簡稱SDGs)17項指標的第1個,已顯示其對貧窮問題的重視。

針對全球貧富懸殊情況,早前樂施會發表最新報告,揭示全球6成人口即46億人的財富總和,都及不上2,153名億萬富豪所坐擁的財富,這反映出大部分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貧富懸殊的情況愈來愈嚴重。

在過去10 年,億萬富翁的數量大增一倍之多,但性別歧視導致貧富不均危機加劇。 樂施會在報告中特別提到,女性是經濟體系中受益最少的人。根據研究,前 22名世界最富有的人,財富就比非洲所有女性加起來還多。

樂施會這份報告題為「Time to Care」(「是時候需要關懷」),指全球婦女每天共花125億小時在無償照顧工作上,以經濟效益計算,每年至少貢獻10.8萬億美元,產值規模超越全球科技行業3倍以上。

女性,特別是落後地區的女性,是當前經濟受惠最少的族群,她們耗費上億小時進行烹飪、清潔及照護工作。未支薪的照護工作是維持經濟、企業及社會運轉的「隱形引擎」。這些都是由沒時間接受教育、無法賺取良好薪資或對社會模式毫無置喙餘地、進而被困在社會底層的女性一手包辦。

報告顯示,所有未支薪的工作中,女性扛下了四分之三,由於照護負擔太過沉重,她們經常必須減少工時、甚至被迫離職。全球有 42% 還在工作年齡的女性,因為負起所有照護工作而無法上班,比率遠多於男性的 6%。例如在貧富懸殊情況同樣嚴重的香港,有許多婦女因為家庭崗位的限制而陷入貧窮,家庭重擔令貧窮婦女無法投入勞動市場,或只能做兼職工作。

樂施會在報告中指出,只要全球最富裕的1%人口,在未來10年按其財富支付額外0.5%的稅款,可在托兒、安老、教育和醫療等行業創造1.17億個就業機會,減輕婦女的照顧老幼的壓力。

分享: